六神丸
六神丸最早由蘇州雷允上誦芬堂創製,為藥精而極效之品。
【別名】
雷允六神丸。
【組成】
珍珠粉4.5g,牛黃4.5g,麝香4.5g,雄黃3g,冰片3g,蟾酥3g。
【功能主治】
清心透竅、解毒消炎。傳統用於爛喉、乳蛾、疔瘡、癰疽、乳癰、腸疽、無名腫毒。乃臨床上治療咽喉涘患之良藥。
【藥理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六神丸藥理作用十分廣泛。主要有:①抗炎、抗菌、抗病毒、消腫與止痛作用;②解痙、鎮咳、祛痰作用;③興奮呼吸中樞、強心、升壓作用;④可增強免疫功能;⑤表麵麻醉作用;⑥抗癌,研究發現,六神丸中的雄黃含三硫化二砷,能抑製巰基酶係統,影響細胞代謝,使生長迅速的腫瘤細胞受到抑製;蟾酥含蟾酥二烯醇、兒茶酚胺類化合物,有抗癌、消腫與止痛功效;麝香所含麝香酮等成分,具有抗菌及高度的抗艾滋病毒活性,且能活血通經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解毒消腫和抗癌之功。
【主治腫瘤】
近年用治白血病及賁門、食道癌。
【兼治疾病】
隨著對六神丸研究的深入,其應用範圍不斷拓展。近年來,已390
用於各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如用治哮喘、急性腎炎、帶狀皰疹、冠心病、心絞痛、心衰、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靜脈炎、乳腺炎、蕁麻疹、滴蟲性陰道炎、尋常疣等內科急重症,皮膚疾患及口腔炎症均獲得較好療效。
【抗癌療效】
有效。尤其對白血病有明顯緩解作用。
【毒副作用】
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本品口服較安全。但個別人口服可致過敏性休克,內服過量易導致中毒,出現口唇發麻、四肢麻木、頭昏、嗜睡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等中毒表現。因此,應警惕本品服量過大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後果。尤其在治療心衰、冠心病、腫瘤等危重疾患時要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症,而且在決定加大用藥劑量時,臨床應嚴密觀察,以防發生意外。
【臨床治驗】
治療白血病
(1)六神丸每日90~150粒,分3~4次服。有人觀察6例,結果1例急粒和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完全緩解。平均用藥99日,維持時間141日。表明六神丸能明顯抑製粒細胞係統,並可預防腦膜白血病(陳明校等中西醫結合雜誌)。
(2)用六神丸每日90~120粒,分3~4次溫開水送服,連服7天。共治10例,其中3例急性白血病,配用強的鬆,每日30~401X1g。有1例完全緩解、2例無效。7例慢粒皆單用六神丸,服藥後完全緩解1例,部分緩解1例,進步5例(天津市中醫院天津醫藥)。
六神丸,配合高三尖杉酯堿、長春新堿、阿糖胞苷、強地鬆治療。觀察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3例,完全緩解17例,部分緩解2例,未緩解2例。另據觀察六神丸對原有口腔潰瘍合並感染者亦有效果(劉秀文等臨床醫學)。
治療上消化道晚期腫瘤
六神丸每次10~15粒,日4次,7天為1療程,連用4療程。服藥期間停用放、化療共治賁門癌、食管癌20例,用藥後症狀消失者19例,緩解1例。食道梗阻明顯改善,20例均能進流食,有15例能進普食(陸保磊等吉林中藥學雜誌)。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始載於宋代錢乙所著《小兒藥證直訣》,係由漢代《金匱要略》的金匱腎氣丸去附子、桂枝化裁而成,為滋肝補腎的方劑。
【組成】
熟地黃240g,懷山藥120g,山萸肉120g,茯苓90g,澤瀉90g,丹皮90g。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滋陰補腎。傳統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聾耳鳴、盜汗遺精、足跟作痛以及骨熱酸痛、手足心熱、虛火牙痛、喉痛。
【方解】
熟地滋補腎陰為君,山萸補肝腎、山藥補脾為臣,佐以澤瀉泄腎濁,茯苓滲脾濕,丹皮泄肝腎之火。故此方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相輔相成,其中“三補”、“三瀉”,配伍精當,素為醫家所稱頌。
【藥理作用】
近年有關研究和臨床實踐均表明,六味地黃丸有多種藥理作用。①明顯降壓作用;②降血脂作用;③可改善和保護腎功能;④增強機體免疫力;⑤滋補強壯作用;⑥防治腫瘤。
【主治腫瘤】
防治食管癌。
【兼治疾病】
六味地黃丸有多方麵的新用途,對慢性腎炎、腦病、糖尿病、肺結核、高血壓、甲亢、優生優育、更年期綜合征、預防遺傳病以及複發性口瘡,牙周膿腫、眼病、五更泄瀉等疾患均收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對預防食管癌的發生亦有重要意義。
【抗癌療效】
用治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有效。
【用量】
每次服1~2丸,日2~3次,用溫開水或淡鹽水空腹送下。
【臨床治驗】治療癌前病變
(1)六味地黃丸,每次2丸,日3次。服藥至4~6個月,減為每次服1丸,每日1次。連服2年後停藥半年,再按減量法服用半年。共觀察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即癌前病變患者46例,其中7例可疑癌。隨訪結果,半年至1年半後好轉41例,穩定4例,癌變1例。與對照比較,差異顯著(湖北省鍾祥縣大柴胡公社衛生院等新醫藥學雜誌)。
(2)六味地黃丸按常法服用1年。共治92例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的患者,病理脫落細胞複查證實,正常和好轉者82例,穩定8例,癌變2例。未服藥組89例,8個月後隨訪,結果好轉55例,穩定23例,癌變11例,差異十分明顯。治療組食管拉網檢查及血清極譜值測定表明,此藥可明顯減少食管中白細胞和雜菌含量,並使血清極譜值顯著降低,可見有減輕炎症和感染程度的作用。六味地黃丸對於阻斷癌變,預防食管癌的發生有較好療效(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等新醫藥學雜誌)。
六味地黃丸,每次1丸,日2次,同時每次加服維生素,日3次。連服6個月至1年。共治82例甲胎蛋白低持陽患者,結果顯效(八檢測連續二次陰性,停藥後複查仍為陰性)56例,低濃度持續陽性(低持陽)是一組肝癌高發人群,部分病例很可能是癌前病變,或屬無症狀、無體征的早期肝癌。臨床實踐說明,六味地黃丸對低持陽者療效頗佳,從而有效地阻斷、逆轉及延緩癌變過程,使肝癌發病率顯著下降(扶綏縣肝癌防治研究所廣西醫學)。
白降丹
白降丹最早見於清,吳謙《醫宗金鑒》。
【組成】
朱砂6g,雄黃6g,水銀30g,硝石40g,白礬40g,食鹽40g,皂礬40g,硼砂15g,以升華法煆燒製得的白色結晶。
【功能主治】
提膿拔毒消腫、腐惡肉。傳統用於贅瘤息肉、癰疽發背、瘺管惡瘡、疔毒等證。
【藥理作用】
據有關實驗研究5%白降丹水溶液在體外對綠膿杆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
【主治腫瘤】
用於皮膚腫瘤。
【兼治疾病】
據報道,白降丹對神經性皮炎、痔瘡、丹毒、肛瘺、宮頸糜爛、坐骨神經痛、慢性腰腿痛等皆有良效。
【抗癌療效】
有肯定效果。
【副作用】
白降丹為劇毒品,其腐蝕性極強,故隻可外用,嚴禁內服。外貼患處時,切不可接觸健康皮膚,以防潰爛。
【臨床治驗】
治療皮膚癌將白降丹適量撒布於癌腫部位,以市售黑膏藥封固,每3日或5日換藥1次。也可取白降丹粘附在紙撚上,結紮瘤體基底部,用膏藥固定。當腫瘤脫落或消失後,創麵長出新鮮肉芽,活檢陰性者,再用薑黃、大海馬、川黃柏、廣丹、炮山甲各30g,甘草、雄黃各24g,生軍、全蟲各15g,冰片4.5。麝香3g,研末製成生肌散,外塗使之收口。用此法治愈2例基底細胞癌與鱗形細胞癌(方鬱文湖北中醫)。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為清熱、醒神、開竅的代表方。
【組成】
牛黃、鬱金、犀角、黃連、黃芩、梔子、飛朱砂、飛雄黃各30g,珍珠15g,冰片、麝香各7.5g,為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每丸重3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開竅安神。傳統用於熱陷心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以及小兒驚厥、中風等證。現用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腦、敗血症、嬰幼兒重症肺炎、肝昏迷、尿毒症、精神分裂症及農藥中毒奏效甚捷。
【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