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中成藥(2 / 3)

犀角、黃連、黃芩、梔子清熱解毒,牛黃、鬱金、麝香、冰片清心開竅、雄黃祛痰解毒、朱砂、珍珠、金箔鎮心安神。

【藥理作用】

有強心、興奮神經中樞、鎮靜、抑製發熱中樞、擴張血管、升壓作用。體外試驗證實,本品能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組胺。

【臨床治驗】

治療肺癌發熱安宮牛黃丸每次1丸,日1~3次,白開水化服。適用於癌組織崩潰所致發熱及並發感染的患者,臨床觀察甚有效驗(周希廣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冰硼散

始載於陳實功的《外科正宗》。

【組成】

冰片5.2。朱砂3g,硼砂52g,玄明粉52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傳統用於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近年本品應用較廣,對食道炎、壞死性脈管炎、帶狀皰疹、中耳炎、腮腺炎、潰瘍性結腸炎、黴菌性陰道炎、陰囊濕疹及股癬、足癬均獲滿意療效。

【臨床治驗】

治療白血病口腔惑染用冰硼散衝溫開水漱口,有一定效果(馬有度醫方新解上海科技出版社)。

紫金錠

本品首載於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別名】

玉樞丹、太乙紫金錠。

【組成】

山慈姑60g,紅芽大戟45g,五倍子、千金子霜各30g,朱砂12g,麝香9g(供外用可改冰片)明雄黃6g,研為細末混勻,再將糯米粉96g熬糊,與上藥和勻製成錠,陰幹(勿曬),每錠重1.5g。

【功能主治】

內服辟穢解毒、外用解毒消腫、軟堅散結。傳統用於濕熱暑溫所致中暑、痧脹、嘔吐泄瀉以及深部膿腫、痰核、蛇蟲傷。現本品廣泛用於急症,如癲狂、小兒驚風、中風、流腦、流行性出血熱、誤食毒藥、喉痹、麻疹、瘧疾、痢下泄瀉等。此外,亦可用治慢性咽炎、驅蛔、鵝掌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取得較好療效。

【方解】

山慈姑瀉熱散結、消腫、麝香解毒辟瘟、開竅,活血散結為方中主藥,輔以千金子、紅芽大戟攻下泄痧毒、散結消腫,雄黃去瘟毒。佐以五倍子澀腸止瀉,朱砂鎮靜安神。故全方有解毒辟瘟,攻邪開泄,消腫止痛之效。

【臨床治驗】

治療食道癌、賁門癌

(1)將紫金錠片研粉,與製紫硇砂末等量混勻,包裝成每包1g。每次1g,日3次。共治食管癌445例,賁門癌190例(均經鋇餐透視、或攝片、或食管鏡活檢確診),結果2例治愈,6例顯效、452例有效(山東北鎮衛生學校腫瘤研究小組新醫學。

(2)紫金錠5片,研極細粉,徐徐含咽(勿飲水)分4~6次服完,可使吞咽困難、梗阻症狀顯著改善,一般服藥翌日即可進流食。以後可減量或少量長期服用,即可減輕吞咽困難,並延長生命(鄭去代江西中醫藥)。

治療淋巴瘤、白血病

紫金錠,小兒每次0.5~1片,成人2片,日2~3次口服;幹蟾粉,小兒每次口服0.5g,成人1g,每日3次;強的鬆,小兒每次服,日3次。采用中西醫聯合療法,用治惡性淋巴瘤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較好(嶽育新中西醫結合雜誌)。

大黃廑蟲丸

大黃廑蟲丸始載於張仲景《金匱要略》。

【組成】

大黃(蒸)300g,廑蟲、炒幹漆各30g、生地300g、水蛭、黃芩各60g,虻蟲、躋螬各45g,白芍、桃仁、杏仁各120g,甘草90g,研末煉蜜為丸,每丸3g。

【功能主治】

祛瘀生新、破血通經。傳統用於婦女血瘀經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症瘕積聚、潮熱羸瘦。本品現代應用甚廣,主要取其破血逐瘀消痞之功。多用於血栓性靜脈炎、下肢潰瘍、靜脈曲張並發症、瘢痕疙瘩、丹毒、陰莖硬結、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再障、腸粘連、膽囊炎、軟組織炎性硬結等有良好療效。另據報道,本品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獲得滿意效果。

【臨床治驗】

治療原發性肺癌

大黃廑蟲丸12g(包、三棱、莪術、王不留行各15~30g,桃仁12g,丹參15g,海藻30g,隨證加減,每日1劑。觀察62例,結果顯效4例,進步34例、無效24例。本方對鱗型癌有較好效果,腺型癌次之。本組病例經治療存活1年以上者32.3%(沈丕安等上海中醫藥雜誌)。

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大黃廑蟲丸每日口服2~3丸,配合化療。共治16例,服藥後脾腫大皆不同程度回縮,其中縮小,以上者達655%。臨床觀察有8例完全緩解,6例部分緩解,2例死亡,總緩解率87%。單用化療組睥回縮率41%,總緩解率50%,二者有顯著差異(陳兆孝中西醫結合雜誌。

靛玉紅片

靛玉紅係我國七十年代從青黛中分離出的有效成分,並已人39g工半合成、全合成。現已成為治療白血病的重要藥物。研究表明,應用本品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其療效優於青黛,且用藥量小、顯效快,亦有較好的遠期療效。靛玉紅副作用較輕,對心、肝、腎無損害,對骨髓無抑製。

近年發現靛玉紅對銀屑病、掌蹠膿皰病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有良好的療效。

【臨床治驗】

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錠玉紅片,成人每日3次。連服1個月至半年。共治314例。經驗表明,初治患者療效優於複治,達到最佳療效的平均劑量初治為14.16g,複治為10.43g。據觀察,當每次劑量增至20001g以上時,療效未見提高。一般服藥1周後可見自覺症狀開始改善,體重增加。但肝脾回縮及血象改善多出現於服藥半月至1月。治療結果完全緩解82例,部分緩解105例、進步87例、無效40例,總緩解率51%(靛玉紅臨床治療協作組中華血液學雜誌)。

(2)取腚玉紅片,劑量及用藥時間隨病人情況而定。共觀察17例,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6例,進步8例,遠期療效分析,均數生存期為47.2個月中數生存期為46個月。另據觀察,靛玉紅有腹痛、腹瀉、便血等消化道副作用,但停藥後或對症治療可緩解(姚邦恒等中醫雜誌)。

腫節風片

腫節風為金粟米科草珊瑚屬植物接骨金粟蘭的全草。

又名九節風、九節茶。產於我國南方。本品有祛風除濕、活血祛嵌、接骨止痛之功。傳統用於高熱、風濕病等症。70年代初,我國科技人員用腫節風提取物製成針劑、片劑,用於治療消化道腫瘤,取得較好療效。近年臨床用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瘢、胃潰瘍、口腔咽喉炎症及銀屑病,收到滿意效果。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

腫節風片(每片含生藥2.5g),每次口服4~6片,日3次;腫節風注射液,每支2而1(含生藥2001g)每次靜注或肌注2~4%111,日2次;腫節風糖漿,日3次,30天為1療程,連用數療程。共治70例惡性腫瘤,結果顯效6例,進步49例、無效15例。本組均單用腫節風製劑,服藥至少1個月以上。臨床觀察說明,本品對肝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淋巴網狀細胞瘤、白血病效果較好(浙江省腫瘤協作組浙江中醫藥)。

治療急性白血病

以腫節風製劑治療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5例,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9例,其中9例單用本品,結果完全緩解4例、部分緩解6例,無效4例(浙江省腫節風協作組醫學研究通訊)。

雲南白藥

雲南白藥為雲南江川縣民間醫生曲煥章於1914年創製,本品作為我國著名的傷科成藥,以其卓著功效,馳名中外。

【功能主治】

止血鎮痛、消炎散腫、活血祛瘀、防腐生肌。傳統用於傷科止血,刀傷跌打傷痛。目前已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對出血性腦血管病、上下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咳血、胃腸炎、消化性潰瘍、肺結核、口腔潰瘍、閉經、功血、痛經、產後瘀血、子宮肌瘤、宮頸炎、痔瘡、凍瘡、黴菌性腸炎、梅核氣等均有良效。

【藥理作用】

據有關研究,雲南白藥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藥理作用廣泛。①止血定痛作用;②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強心肌供氧、改善心肌微循環及心肌缺血;③抗菌消炎;④收縮子宮;⑤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促進吞噬細胞功能;⑥抗癌作用。

【副作用】

口服過量可致中毒,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口、舌發麻,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狀,個別有低血壓或血壓升高及心律失常表現,甚者致急性腎衰或過敏性休克。為此,應正確掌握適應證及服藥方法。加大劑量使用時,應漸次遞增,但每日最大劑量以不超過4g為宜。本品一次內服中毒量為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