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口服0,3~山5g,日2~3次,小兒酌減。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
(1)雲南白藥每次口服1g,日4次。治1例病情垂危的肝癌患者,已不能飲食,抗生素治療和支持療法已失去作用。服藥1周即能飲食,起床,連用兩個月後腹脹、腹水消失、恢複工作。出院後未堅持服藥,半年後複發轉移。另觀察1例肺癌,因晚期,無法手術。服白藥2個月,病情迅速好轉,並能參加勞動。由於以後中斷服藥,半年後複發(鄭南陽中醫研究工作資料彙編科技衛生出版社。
(2)用雲南白藥治療白血病和胃癌各1例。結果表明患者全身狀況有所改善,症狀減輕病情得到控製(黃光惠摘譯漢方臨床)。
西黃丸
犀黃丸始載於《外科全生集》,為中醫外科常用成藥。
【別名】
犀黃丸。
【組成】
牛黃30g,麝香150g,乳香(醋製)1000g,沒藥(醋製)1000g。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散癰化結。用於癰腫、瘰鬁、瘡瘍、痰核、肺癰、腸癰。
【方解】
方中牛黃清熱化痰、消腫散結為主藥;輔以麝香通絡散結,辟惡毒;佐以乳香、沒藥活血止痛;黃米麵為丸,即和中調胃,又防藥物過於祛邪而傷脾胃。
【用量】
每瓶裝3g(約10粒),每次服3g,溫開水或黃酒送下,每日2次。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癌症
加味西黃丸:乳香、沒藥各50g,牛黃1.5。麝香1.5g,馬錢子9g,象牙膏1.5g,守宮20g,蟾酥1g,製成火麻仁大藥丸。每次服3~5g,早晚各服1次。同服消痞丸:砂仁、硝石、礬石各10。雞內金、五靈脂各15g,製馬錢子6g,甲珠12g,麝香5g,幹漆3g,枳殼15g,為小水丸。每次3g,早晚各服1次,連服3~4個月。用治肺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腺癌等,均有較佳療效(龐國明主編常用中成藥新用途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如意金黃散
金黃散始見於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別名】
金黃散。
【組成】
大黃、黃柏、薑黃、白芷各150g,生南星、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各60g,天花粉300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癰疽、丹毒、濕疹。現代治療腮腺炎、淋巴結炎、副睾炎、潰瘍病、靜脈炎、痔瘡、麥粒腫及毒蟲咬傷,均獲良效。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癌瘤金黃散和蜜或麻油調敷,用治肝癌痛療效較好。對惡性淋巴瘤、頸部淋巴結轉移等亦有效(賀振泉編著中成藥新用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
當歸龍薈丸
當歸龍薈丸始載於金,劉完素《宣明方論》。
【別名】
龍腦丸。
【組成】
當歸、龍膽草各30g,蘆薈15g,梔子、黃連、黃芩、黃柏各30g,青黛、大黃各15g、木香7.5g,麝香1.5g。
【功能主治】
瀉火通便、寧心涼肝。用治肝膽實火,神誌不寧,頭暈目眩及驚悸抽搐,譫語發狂,或便秘尿赤。
【臨床治驗】
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當歸龍薈丸,開始服3~4丸,如無不良反應,可增至6~9丸,30天為1療程。據數例觀察療效較好(龐國明主編常用中成藥新用途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小金丹
小金丹出自《外科全生集》,以溫通消散為特點,多用治陰症。
【組成】
白膠香、製草烏、五靈脂、地龍、木鱉子(去殼去油)各45g,製乳香、製沒藥、當歸身各22,5g,麝香9g,墨炭31g。
【功能主治】
通絡行瘀、祛痰軟堅、消腫止痛。用於痰核、瘰鬁、附骨陰疽、流注等症。
【臨床治驗】
治療甲狀腺瘤小金丹,一次2粒,每日2次。連續服用可獲效。亦用治淋巴肉瘤,乳癌(鄭玉玲主編癌痛的中西醫最新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平消片
平消片為陝西長安賈堃老中醫治癌驗方,現由西安國藥廠生產。
【組成】
鬱金、白礬、麝香、五靈脂、幹漆、枳殼、馬錢子、仙鶴草。每片37g0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軟堅破積,消炎解毒。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平消片,一次服6片,日3次,連服1個月。此藥適用於肺癌,骨癌及食道癌等(龐國明主編常用中成藥新用途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醒消丸
【組成】
雄黃100g,麝香6g,乳香(製)200。沒藥(製)200g。每袋9g。
【功能主治】
解毒活血,消腫止痛。用於瘡毒,腫痛,腮腺炎,毛囊炎等。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癌症醒消丸,每次2g,日2次。臨床用於腦瘤,鼻咽,乳腺癌和肺癌有效(龐國明主編常用中成藥新用途手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十全大補丸
十全大補丸(湯)最早見於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有名的補益方劑。
【組成】
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白芍、炙甘草、川芎、黃芪、肉桂。每丸重9g。
【功能主治】
培補氣血、溫陽固衛。治氣血虛衰、神疲食少、四肢乏力、麵色萎黃、惡寒自汗以及婦女崩漏,月經不調,或癰疽潰後久不收斂。現用於各種貧血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臨床治驗】
治療種瘤放、化療後反應十全大補丸,每次服2丸,日3次,連服40天。臨床觀察證明,此藥可促進惡性腫瘤術後,放、化療後的體力恢複,改善食欲,增加體重,並能控製抗癌藥所致的口腔炎,皮疹以及白細胞下降(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編中醫方劑手冊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紫龍丹
紫龍丹係作者多年研究古今方藥基礎上發明的抗癌科研方。是從數百種動、植物藥中挖掘,采用多種地道藥材,運用現代化工藝製成的中藥膠秦劑。經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院等多家醫院大量臨床應用,證實此製劑對各種早、中、晚期癌症及白血病有顯著抗癌效果,已引起國內外的關注。目前在臨床研究方麵,已獲得多項重要成果。此製劑1991年榮獲中國中醫藥博覽會神農杯獎。
【組成】
麝香、牛黃、人參、三七、地龍、丹參、檳榔、天南星、半夏、仙鶴草等。
【功能主治】
扶正祛邪、解毒散結、化痰軟堅、抗癌止痛。用於消化道癌、肺癌、肝癌、鼻咽癌、腦瘤、婦科腫瘤、白血病等癌症、對術後、放化療後複發與轉移及體衰不堪手術、放化療的癌患者同樣適用,亦可同時與手術、放化療配合應用。
【藥理作用】
初步藥理實驗研究證實:①本品有顯著抗癌活性,對小鼠肉瘤、艾氏腹水癌、子宮頸癌及白血病細胞等瘤株有顯著抑製效果,並明顯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存期。②能提高正常,荷瘤動物的單核巨噬細胞係統活性及“0吞噬功能,並使細胞活性增強,活化下細胞,具有反突變、反啟動效應,表明可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其抗癌作用。③有明顯耐缺氧,抗高溫作用。④抗放射作用。⑤升高白細胞作用。⑥可誘生幹擾素。⑦化學扭體法能明顯抑製醋酸引發的扭體反應,說明有較強的鎮痛,鎮靜作用。
【不良反應】
臨床應用表明本品口服安全,幾乎未見毒副作用。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癌症紫龍丹每次6~8粒,一天3~4次.飯後1~2小時服用。臨床共治325例,其中胃癌與腸癌104例,肝癌43例,肺癌31例,食道癌30例,腦瘤21例,鼻咽癌25例、白血病26例,乳腺癌與宮頸癌23例、癌術後、放化療後複發與轉移22例。結果總有效率96.7%,總緩解率71%,完全控製者達51%,尤對消化道癌、肺癌、腦瘤與白血病總緩解率最高,部分中、晚期癌患者已達長期緩解或治愈。本組大多數病人短時間服藥後食欲增加,症狀改善,疼痛緩解,精神好轉,體力明顯增強,而且存活期明顯延長。如於某,7g歲、19g9年6月診斷為胃癌,就診時癌腫達8.5X6厘米,已進入晚期腹水階段,服用該製劑5個月後症狀及癌腫完全消失(張秀成等紫龍丹治療癌症325例臨床研究論文集待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