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誕生,計算機和隨後出現的互聯網技術革新了傳統的信息處理模式。計算機快速準確的運算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在海量醫學數據處理、生物信息解讀和計算、影像數據分析處理等方麵顯示出巨大的優勢。電子病曆係統使醫生從書寫冗長病曆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也有助於保持個體疾病的連續治療,還為大規模樣本流行病學分析提供了可能。生物信息學重點挖掘生物數據背後的信息,探索疾病的易感因素和發病機製。數字醫學圖書館使醫學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無論何時何地,醫療資源觸手可及。遠程醫療體係突破了時空的限製,醫生可對萬裏之外的病人進行診斷和治療。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醫學的騰飛提供了新的活力。
新材料技術中的納米技術、組織工程材料等為再生醫學、藥物靶向和診療提供了猶如骨骼般的堅實支撐。
1980年出現的納米材料,具有空間尺度小和比表麵積大等特點帶來的獨特物理性能,一經出現就成為醫學研究的熱點。納米材料造影劑、納米金靶向治療技術、納米磁性材料診療等技術已經取得突破。組織工程材料的出現顛覆了器官和組織移植的模式,可以在體外甚至體內根據病人的組織器官缺損情況,需要什麼培養什麼,實現按需製造組織和器官。藥物緩釋控釋材料通過藥物和載體材料的相互作用,賦予藥物以“智能”,使其能夠根據特定的需要定速、定時、定位,精確釋放。應用介入診療材料,可使患者免受開腸破肚之苦,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整形美容材料的應用使越來越多的愛美人士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耳鼻缺損的患者可恢複像常人一樣的麵容,乳房低平的女性可再現迷人曲線,返老還童的傳說也成為現實。新材料技術使得支撐整個人類世界的“骨架”也在發生著改變。
以激光技術為代表的光療技術,以光子為媒介,實現疾病信息的傳輸和疾病治療,宛若保障健康的使者。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國誕生,隨後激光被用於治療皮膚病,拉開了激光診療技術革命的序幕。激光具有方向性強、亮度高、單色性好等特征,作用於生物組織後可引起熱作用、光壓作用、電磁場作用和生物刺激作用,非常適合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除此之外,紫外線治療各種皮膚病、光子嫩膚等技術推動了醫療和美容技術的快速發展。光學技術這一物理學前沿科技也不斷影響著醫學的進程。
影像學利用X線、超聲及電磁場等能量或成像媒介,研究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及生理功能,好似明察秋毫的眼睛,使疾病無處遁形。
1895年,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X線,並將其應用於醫學,放射診斷學隨之誕生。隨著1973年計算機X線體層掃描成像裝置的問世,醫學成像技術日新月異,磁共振、超聲等不斷湧現的影像新技術大大推動了醫學科學尤其是臨床醫學的進程,為人類的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此外,電子技術在影像學上的交叉滲透使得醫學影像的存儲、調閱和處理更加方便和快捷,醫學影像學發展已進入數字信息網絡化時代。
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醫學的發展步入了嶄新的時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依賴於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與國民科學素養的穩步提高。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了解一些醫學知識,提高對醫學新技術的認識,不僅可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而且可為社會醫學發展奠定文明基礎,這也是本書編寫的目的所在。相信隨著高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不斷滲透和發展,人類的未來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