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了使兩性長久牢固結合並把後代順利養育成人,為了使人們之間和諧互助,為了使人與自然保持和諧,自然規定人必須要有各種情感需要。這些需要如果得到恰當滿足,人就會心靈安逸,必然幸福;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恰當滿足,人就會空虛、浮躁、抑鬱、焦慮,患精神疾病,心靈不安,必然痛苦。就像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會導致生理疾病一樣,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和滿足過當都會導致心理疾病。
例如,對子女的愛不能過度,也不能不及。如果愛得過度,過分嬌慣,孩子就會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聽話、無法無天、從不吸取教訓、沒有內疚感、缺乏理性和良知、不講道理,而且容易衝動、敢於胡作非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愛,對孩子過分嚴厲,孩子就會變得內向、膽小懦弱、古板、退縮、過度敏感、自卑、懷疑別人、易與人發生感情傷害,以後容易患失眠、抑鬱症、焦慮症、人格障礙、變態行為、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對孩子愛得過度或者愛得不及都不會使孩子成為心理健康的人和幸福的人,甚至後患無窮。隻有給孩子愛和親情,同時對孩子進行正確要求和指導,才能使孩子逐漸成長為有能力、能自控、有獨立性、有主見、有創造性、有和諧精神的人。
再比如,對愛人不能冷淡,也不能太纏綿。淡淡長流水,炎炎不到頭,感情恒溫,才能長久。過分親近就會使對方無所顧忌,肆無忌憚;疏遠了冷淡了當然也不行。有些媳婦之所以敢在婆婆麵前放肆,全是因為丈夫太寵了。等到習慣養成了,矛盾積累深了,感情傷透了,許多人為了不想讓母親受欺負,隻有選擇離婚。其實男人也是這樣,如果對他太好了,他會覺不著,妻子再苦再累也是理所應當,有時候還會橫挑鼻子豎挑眼;如果冷淡了,他就會起疑心,覺得你不愛他了。家庭生活處處都有中庸之道,如果雙方說話做事拿捏好分寸,恰到好處,就不會經常鬧矛盾,愛情就會天長地久。
當前我國國民各種精神疾病普遍急劇增長,失眠、憂鬱、焦慮蔓延,中國目前抑鬱症患者已超過了4500萬人。孝道廢弛,老人普遍孤獨;親情需要難以滿足,問題孩子增多;家庭暴力、離婚率、自殺率以及因家庭衝突引起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發案率大幅度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心靈不安。主要原因在於人們沒有很好地掌握情感的中庸之道,普遍存在著情感缺失和過度追求感官快樂兩個極端,嚴重背離了心靈安逸規律。
第三,成就的中庸之道是價值實現最大化。這是支配個體與群體關係的基本規律,是人們追求事業不斷發展的原始動力。誰能夠把自己潛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並實現其社會價值,誰的人生就更有意義。個人的幸福量寓於群體幸福量之中,個人幸福量的大小取決於其為群體幸福總量增長所作出的貢獻。
人的學習和工作都有最佳狀態點,隻有達到最佳狀態點才能使價值實現最大化,也才能使人處於最幸福的狀態。
懶惰是萬惡之源。小偷也好,強盜也好,都是因為懶惰,貪圖安逸不想工作,要吃飯,要活著,隻有去偷、去搶。其他各種犯罪,大致也是因為懶惰所致。懶惰是生活的死亡。研究發現,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肥胖症、結腸癌以及乳腺癌等大病,都會因為懶惰而使患病風險大大增加。懶惰是成功的絆腳石。即使我們的工作量非常少,這些工作還是會占有我們所有的時間。我們會沒有效率,沒有創造力,不開心。我們不是要零壓力,那種不花費自己的精力、不鞭策自己前進、不發揮自己才能的生活一定不是幸福的生活。身體閑置不用,精神就倍感苦悶。光榮不登懶漢門。
我們不當懶漢,也不當拚命三郎。英國科學家貝弗裏奇說:“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近些年來,一些明星、身價過億的企業高管和知識精英接二連三猝死,主要原因在於過度勞累和壓力過大。生命無休止地加班熬夜,精神長期承受重壓,不堪重負的心髒就會提前停止跳動。過勞死就是給生命無情地畫上句號,就是對嚴重違背中庸之道的人最嚴厲的懲罰。提前死亡,意味著價值實現的終結,也意味著幸福的終結。輸了健康,贏了世界又如何?
為了分數成績和位次前後,家長和老師督促孩子多學多學再多學,刻苦刻苦再刻苦。結果造成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智商下降,學習效果下降,求知欲下降,創造力下降。孩子們小的時候如果壓力太大,一直不幸福,成人以後也不會很幸福,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早早垮掉了。
據傳說,有一個原始部落,他們長期遷徙,居無定所。但他們有一個習慣:每走兩天,必須停下來休息一天,世代從不改變。有人不解地問:為什麼要這樣?年邁的首領解釋:我們的腳步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走兩天歇一天,就是為了等待我們的靈魂。現代人的悲哀,就是腳步太快,讓靈魂跟不上,身心疲憊不堪。
我們的需要千千萬萬,一切都是為了幸福,幸福是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