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學科性質

藝術概論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基本規律的學科,是以人類的哲學與美學思想成果為基礎,以洞察和揭示藝術的基本性質、藝術活動係統以及藝術種類特點為宗旨的科學體係。

嚴格地說,藝術學是一個嚴密的學科體係,由藝術史、藝術批評、藝術理論三部分組成。在這三個組成部分中,藝術批評產生最早。早在中國的先秦時期,孔子、孟子和莊子等就有十分豐富的美學和藝術思想,他們對中國藝術理論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戰國時期的《樂記》,以儒家藝術思想為指導,係統地論述了音樂的本源、作用和美感;南朝齊梁時代的畫家、美學家謝赫的《古畫品錄》是中國第一部美術批評著作;明代的計成則有專門論述園林藝術的《園冶》。在西方,古希臘的柏拉圖《理想國》和亞裏士多德的《詩學》等對詩歌和戲劇做了相當深刻的探討,是西方藝術理論的開山之作,影響巨大。藝術史的研究出現則相對較晚,中國最早的藝術史著作是唐朝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主要論述了中國繪畫藝術此前3500年的發展曆史。

在藝術學的三個組成部分中,藝術理論的發展最為迅速和活躍。中國古代就曾有非常豐富的藝術理論成果和極具啟發性的藝術思想,如孔子的“興、觀、群、怨”說,就是有關藝術的社會倫理功用的代表性觀點。中國古代美學還有許多獨特的範疇,如氣韻、空靈、充實、意境等等,既是對中國古典藝術的總結,又對以後中國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進人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理論和中國古典藝術理論互相撞擊和融合,也對我國的藝術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的藝術理論在近現代非常活躍,近代的康德、席勒、費希特、黑格爾等,現當代的貝爾、克羅齊、科林伍德、蘇珊“朗格等藝術理論家相繼提出並形成了自己的美學和藝術思想,推進了藝術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而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的創立與發展則為藝術理論研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此外新的學科的出現,傳統學科諸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心理學的最新發展也為藝術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可以說,藝術學的研究天地廣闊,大有作為。

鑒於藝術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作為以藝術活動為研究對象的藝術概論無疑具有重大的曆史和現實意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此,藝術概論應該遵循必須的原則,承擔起應該承擔的使命,完成其應該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