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老人病家庭灸療法——給父母最熨帖的保養(3 / 3)

症狀表現:

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發病早期往往有全身症狀,如發熱、疲勞、飲食不振、周身不適、關節疼痛等。

生活調理要點:

1.居住的房屋要通風、向陽,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臥。

2.洗漱宜用溫水。睡前洗腳,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消腫痛、除風濕。

3.患者出汗較多時,須用幹毛巾及時擦幹;衣服汗濕後及時更換,避免受風寒濕侵體。

4.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受潮、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

5.風濕病人在病情控製後可以參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勞動,平時應注意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偏方治療:

取陳年老絲瓜150克,將絲瓜絡置於500毫升白酒中浸泡7天。去渣飲酒,每次1盅,日服2次。能飲酒者可每次飲2盅。絲瓜絡可以祛風通絡、解毒化痰,常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胸脅疼痛。

艾灸要點:

陰陵泉:

取穴:小腿內側,從膝關節往下摸,至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即是。

主治:遺尿、尿失禁、尿路感染、腎炎、遺精、陽痿、消化不良、膝關節炎等。

功效:調腎經、通經活絡。

曲池:

取穴:正坐,曲肘,於肘部肘橫紋外側端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主治:咽喉腫痛、牙痛、目赤痛、瘰鬁、癮疹、熱病、上肢不遂、手臂腫痛、腹痛吐瀉、高血壓等。

功效:調理胃腸、固衛解表。

足三裏: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鋪地麵,用本人之手虎口圍住膝蓋,示指放於膝下脛骨前緣,四指並攏,當中指尖著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痢疾、腳氣、水腫、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功效:健脾益胃、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改善人的免疫功能等。

風門: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風門穴位於背部,從朝向大椎下的第2個凹窪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處。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功效:驅風散寒,活血化瘀。

膈俞:

取穴:取俯臥位,在第7胸椎棘突下,至陽(督脈)旁開1.5寸處即是。

主治:神經性嘔吐、胃炎、胃潰瘍、肝炎、腸炎、淋巴結結核、胸膜炎哮喘、支氣管炎、貧血、小兒營養不良等。

功效:理氣寬胸、活血通脈。

脾俞:

取穴:采用俯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主治: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瀉、帶下、糖尿病、貧血、月經不調等。

功效:利濕升清、健脾和胃、益氣壯陽。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艾炷隔薑灸:

艾條溫和灸:

1.懸灸陰陵泉,每次10~20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2.懸灸患病關節局部(如膝眼、肘窩)、曲池、足三裏,每日1次或每日2次,7日為1個療程。關節局部還可回旋灸,每次15~20分鍾。

艾炷隔薑灸:

取薑片放在膈俞、脾俞、風門、阿是穴上,然後將艾炷置於薑片上,點燃。每次3~4壯,艾炷如綠豆大或半個棗核大。每日1~2次,10日為一個療程,療程之間可休3~5日。

輔助治療效果好:

取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公雞宰殺、洗淨,與生薑均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此菜適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腰痛僵硬:

腰痛僵硬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症狀,原因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質發生退行性病變,造成骨質增生,會引起腰痛。許多內髒病變,如腎髒疾病、胰腺疾病也會引起腰痛。此外,腰肌勞損也會引起腰痛。

症狀表現:

早晨起床後腰疼、有僵硬感,活動後症狀可以緩解,勞累或受涼後又會複發。

生活調理要點:

1.調整坐姿,椅子的坐板離地麵越低,腰椎壓力越大。家中沙發若很軟,一坐就塌下去,則不宜久坐,建議坐高凳和硬靠背凳。

2.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都要適度。

3.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腰部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不要臥居濕地等。

偏方治療:

取米酒適量、辣椒葉若幹。先將辣椒葉洗淨,瀝幹水分,搗爛,放入鍋內,在微火上加熱,再將米酒頻頻灑上,熱後即成。趁熱敷於患處,並用布帶束住,每日換藥1~2次,連敷5~7日為1個療程。此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腰脊酸痛很有療效。

艾灸要點:

腰陽關:

取穴:俯臥,腰陽關穴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骶神經痛、下肢痿痹、遺精、陽痿、月經不調、類風濕病、小兒麻痹、盆腔炎、心肌梗死等疾病。

功效:祛寒除濕、舒筋活絡。

大杼:

取穴:在上背部,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咳嗽、發熱、頭痛、肩背痛、喘息、胸脅支滿。

功效:強筋骨、清邪熱。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

1.懸灸腰陽關,或艾炷直接灸,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2.懸灸大杼,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輔助治療效果好:

退著走就是指用連續向後退著走路的方式來鍛煉身體。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退著走的鍛煉,每次20分鍾。一般以每次鍛煉後稍事休息,疲勞感即逐漸消失為宜。場地要選擇平坦、無障礙的地方,鍛煉時要盡可能挺胸,盡量後抬大腿,以增強鍛煉效果。慢性腰痛大多是因為腰部肌肉力量、韌帶強度不夠,腰椎穩定性差引起的。退著走的鍛煉可增強腰背肌群力量,加強腰椎的穩定性及靈活性。在退著走的時候,腰部肌肉會有節律地收縮和放鬆,腰部血液循環加速,腰部組織的新陳代謝也會隨之加快,從而起到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