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老人病家庭灸療法——給父母最熨帖的保養(2 / 3)

環跳:

取穴:站直,臀部用力,其最深的地方中央即是環跳穴。

主治:腰腿痛、半身不遂、坐骨神經痛、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等。

功效:祛風化濕、強健腰膝。

秩邊:

取穴:俯臥位,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開3寸處取穴。

主治:急性腰扭傷、下肢癱瘓、坐骨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膀胱炎、生殖器疾病、痔瘡等。

功效:舒筋活絡、強壯腰膝。

委中:

取穴:膝蓋後麵凹陷中央的膕橫紋的中點。

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腹痛、小便不利、遺尿、小腿疲勞、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臀部疼痛、膝蓋疼痛。

功效:開竅醒神、舒筋活絡。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

1.懸灸秩邊,重灸,每次10~20分鍾。

2.懸灸環跳,每次15~25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治療時,選擇有病一側的環跳穴,重灸。

3.懸灸委中,每次10~20分鍾,以感覺溫和為度,火力不可過強。

輔助治療效果好:

每天用拇指指腹按壓腎俞穴1~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度,有理氣鎮痛、舒筋活絡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坐骨神經痛。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它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發生變化、腰部外傷或長期的腰部勞損等引起的。

症狀表現:

其主要症狀為腰及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的放射痛,或伴有下肢麻木和感覺減退等,嚴重者甚至影響翻身和坐立。

生活調理要點:

1.睡硬板床,可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腰間保暖,盡量不要受寒。

3.注意勞作姿勢,避免長久彎腰和過度負重。

4.鍛煉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

5.急性發作期盡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應注意適當休息。

6.平時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等。

偏方治療:

選取1截連根的絲瓜藤,在火上焙幹後,研成末。每天2次,每次3克,用黃酒送服。此方有祛風、除濕、通絡的功效,能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症狀。

艾灸:

取穴:殷門俯臥位,在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處取穴。

主治: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小兒麻痹後遺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功效:舒筋通絡、強腰膝。

承山:

取穴:小腿用力,在小腿後麵正中,有個明顯的肌肉分界點,呈人字形,其中央凹陷處即是承山穴。

主治:小腿肚抽筋、腳部勞累、膝蓋勞累、腰背痛、腰腿痛、便秘、痔瘡等。

功效:理氣止痛、舒筋活絡。

昆侖:

取穴: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

主治:頭痛、目眩、難產、腰骶疼痛、腳跟腫痛、腰痛、高血壓、怕冷症等。

功效: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京骨:

取穴:正坐垂足著地或俯臥位,在足跗外側,第5蹠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主治:頭痛項強、目翳癲癇、腰痛。

功效:清熱止痙、明目舒筋。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艾炷直接灸:

艾條溫和灸:

1.懸灸殷門,重灸,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2.懸灸承山,重灸,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艾炷直接灸:

選昆侖、京骨穴,用中、小艾炷施灸,感覺灼痛時去掉艾炷,另換一炷。每穴每次3~8壯,以局部皮膚紅暈、無燒傷、自覺舒適為度。

輔助治療效果好:

每天沿受累的神經路線重點按揉至小腿,以鬆解肌肉,改善受累區血液循環,恢複麻木區的神經組織。

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係列功能障礙。

症狀表現:

頸椎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頭、頸、肩、背、手臂酸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等。

生活調理要點:

1.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注意防止頸肩受寒,睡眠時要注意頸肩部的保暖,避免因受涼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

2.與人談話、看電視或看書報時,盡可能正麵注視對方,不要過度扭曲頸部。平時要注意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3.老年人睡覺應用硬板床、低枕頭,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適宜,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也可選平枕。

飲食調理:

取鮮山藥片、薑黃片各7片,蜂蜜少許。

將鮮山藥片、薑黃片一起用石臼搗成糊狀,再用蜂蜜少許調勻。每天晚上敷頸椎疼痛處兩個小時,要是皮膚好時間可以長點,連敷10天即可。

艾灸要點:

大杼:

取穴:在上背部,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主治:咳嗽、發熱、頭痛、肩背痛、喘息、胸脅支滿。

功效:強筋骨、清邪熱。

天柱:

取穴:位於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後頸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側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2厘米左右。

主治:頭痛、落枕、項強、五十肩、肩背病、熱病。

功效:化氣壯陽。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溫盒灸:

艾條溫和灸:

1.懸灸大杼,每次10~30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2.懸灸天柱,每次5~15分鍾。每日1次,5~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行下一個療程。

溫盒灸:

每次在頸部阿是穴上施灸10~2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輔助治療效果好:

應每天堅持做頸部輕柔活動2~3次,每次5~10分鍾,如頭頸前屈、後仰、左右旋轉、頭部順向或逆向轉動。長期堅持鍛煉,有利於頸肩肌肉弛張的調節和改善血循環。

偏方治療有奇效:

取優質川芎30克、藥棉紗布1塊。將川芎研細末,過篩,用藥棉紗布做裏層,將藥末加入棉花纖維空隙中,然後縫好,製成藥袋墊敷於患處即可。12次(4個月)為1個療程,對頸椎病患者有作用。

風濕酸痛:

風濕病是困擾很多老年人的一種疾病,尤其是對生活在北方的人們來說。它是泛指骨、關節及周圍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受損的一大類疾病,包括結締組織病、脊柱關節病、退行性或代謝性骨關節病以及感染性關節炎等。這種病屬於中醫裏的痹證,主要是由於人體體質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由於勞累過度,風寒、濕氣等外界致病因素入侵,流注經絡、肌肉、關節,導致氣血凝滯、阻塞不通,於是,“不通則痛”,出現關節疼痛,活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