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過,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
你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正是那些惡習阻礙了你向成功邁進的腳步。
習慣是在長時間裏逐漸形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但習慣有好壞之分,其中有些約定俗成的好習慣往往伴隨人的一生。如閑暇則有手不釋卷的習慣,見人有難熱心相助的習慣,待人接物講究禮節的習慣,等等,這些好習慣是一種內在品德的發揚與表現。與此相反,有的習慣則屬於一種對事物偏頗的認識或生理本能的追求,如好吃懶做、好賭成癮、出言不遜,等等,這些壞習慣會讓人性格扭曲,不僅對自身毫無益處,還會給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因素。當陋習剛剛染身的時候人們往往不以為然,可是一旦病入膏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就後悔莫及了。
有一個著名的實驗足以說明陋習的嚴重性,把青蛙放在開水中,青蛙會迅速跳出來,但是把它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熱,青蛙就會感覺很舒服,直到最後燙死在裏麵。我們身上的很多不自覺行為,就像青蛙所處的水一樣,在慢慢加熱。在工作中,隻知道服從卻不知道提出更好意見的習慣,使我們失去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在生活中,天天上網聊天看電視連續劇的習慣,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專心致誌完成重要事情的時間。最後,我們這輩子平庸地來,平庸地去。
男人請給自己一段時間,總結一下你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尋找一下成功與失敗的根本原因,把這些原因一條條清晰地寫下來,再把你生活中所有的習慣寫下來,看看哪些習慣是好習慣,哪些是壞習慣。如果自己想不清楚,就求助於那些了解你的人,他們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的優點和缺點。當你把成功的原因和習慣列成一欄,把失敗的原因和壞習慣列成一欄之後,你會吃驚地發現,你的好習慣就是你成功的原因,而壞習慣也正是你失敗的原因。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大都是從小積累起來的,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老套,但卻與我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達爾文曾經說過,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生存得好的一定是那些平日裏養成良好習慣的人。雖然有些殘酷,卻真的是一條經由實踐檢驗證明的道理。
人常說,習慣成自然,當你將陋習也當成自然時,你必將走向失敗。你習慣衣衫不整、頭發淩亂地出人公眾場合,或是打扮怪異,奪人眼球,絲毫不在乎周圍那些驚訝的眼光;你習慣遲到、消極怠工,在所有人心中,你早已成了自由散漫、吊兒郎當,沒有工作責任心的代名詞;你習慣諸多借口,無論別人提出的批評多麼富有建設性,你卻隻會搬出一大堆理由辯駁,推卸責任,你給人的印象就是胸襟狹窄、剛愎自用;你習慣於依賴別人,從來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雲亦雲,拾人牙慧,又有誰能夠放心地對你委以重任,安排你獨當一麵……於是,當你將陋習視為自然的時候,你將會品嚐到自釀的苦果。
隻有改掉壞習慣才能成功
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習慣是慢慢養成的,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些習慣對我們的成功無疑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改變是必須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年代,外界總是瞬息萬變,原來已經形成的一些習慣理所當然因為這種改變而適應不了了,如不及時調整或改變,勢必對成功造成不利影響。
改變是不容易的,因為對一貫的做法已經很自在、很舒服,所以,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改變的傾向。但是,對於阻礙成功、妨礙前進的壞習慣必須改掉,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正視改變、迎接改變、接受改變。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有抽煙的習慣,並且煙癮很大。
在一次度假中,他開車經過一個地方,由於下雨,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停了下來。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清晨兩點鍾,蓋蒂醒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後,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煙盒,不料裏麵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一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現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已關門,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裏。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有修養的人,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竟如此驚人的強大。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鍾就進入了夢鄉。
從此以後,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抽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煙癮很大,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大的缺點。但保羅蓋蒂卻堅持改變,這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商人居然會為一支香煙六神無主,如果是在休閑時間這倒沒什麼影響,如果是在談一筆大買賣,這個習慣則會影響他的判斷,進而影響整筆生意的完成。一個人要是沉溺於壞習慣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毀掉。
我們每個人都是習慣的產物,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遵循我們自身所養成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它具有一貫性。它通過不斷重複,使人們的行為呈現出難以改變的特定的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習慣就像一根繩索。每天我們都織進一根絲線,它就會逐漸變得非常堅固,無法斷裂,把我們牢牢固定住。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是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是你的朋友,它會幫助你成功。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而壞習慣則是你的敵人,它隻會讓你難堪、丟醜、添麻煩、損壞健康或者事業失敗。奧格曼狄諾認為: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因此,如果你要使自己獲得成功,就應當杜絕壞的生活習慣。
一個月內鏟除惡習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
好的習慣主要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的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同時它也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一處雜草叢生的蘆葦叢。那些惡劣的習慣一朝播種,往往10年都難以清除。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環境影響之下的法則。這個法則可能會對你有利,也可能對你不利,結果如何全看你的選擇而定。
當你運用這一法則時,連同積極心態一起應用,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實現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驅動。
男人在三十幾歲,也正是各種習慣形成的時期。對於一個一心上進的男人來說,一旦你有了好習慣,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那麼,如何破除惡習,而代之以良好習慣呢?這樣的改變往往在一個月內就可以完成。辦法如下:
1.選擇適當時間
事不宜遲,想改變習慣而又一再拖延,會更加害怕失敗。在較為輕鬆的日子,所下的決心即使麵臨考驗也較易應付,因此選擇的月份應沒有親朋好友來你家小住,也沒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辦。不要選擇年底之前,年底既要準備過節,又要趕辦年終的工作,不免忙碌緊張,那種壓力隻會使惡習加深,令人故態複萌。
2.運用意願力而非意誌力
習慣所以形成,是因為潛意識把這種行為跟愉快、慰藉或滿足聯係起來。潛意識不屬於理性思考的範疇,而是情緒活動的中心。這種習慣會毀掉你的一生。理智這樣說,潛意識卻不理會,它害怕放棄一種一向令它得到安慰的習慣。
運用理智對抗潛意識,簡直難以製勝。因此,要戒掉惡習,意誌力不及意願力有效。
3.找個替代品
另外培養一種新的好習慣,那麼破除壞習慣就會容易得多。
有兩種好習慣特別有助於戒除大部分的壞習慣。第一種是采用一個有營養和調節得宜的食譜。情緒不穩定使人更依賴壞習慣所帶來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飲食習慣而造成的血糖時升時降,有助於穩定情緒。
第二種是經常做適度運動。這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刺激腦啡——腦內一種天然類嗎啡化學物質的產生。近年來科學研究指出,緩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產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腦啡的作用。
4.按部就班
一旦決定改變習慣,就擬定當月的目標。要切合實際,善於利用目標的吸引力。如果目標太大,就把它化整為零。
達到一項小目標時不妨自我獎勵一下,借以加強目標的吸引力。
5.切勿氣餒
成功值得獎勵,但失敗也不必懲罰。在改變習慣的時間內如果偶有失誤,不要引咎自責或放棄。一次失誤不見得是故態複萌。
人們往往認為,重拾壞習慣的強烈願望如果不能達到,終會成為破壞力量。然而隻要轉移注意力,即使是幾分鍾,那種願望也會消散,而自製力則會因此加強。
避免重染舊習比最初戒掉時更困難。但是如果你能夠把新習慣維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轍。
唐朝有個大臣,他派一個叫緬伯高的人去給皇帝送禮,禮物是一隻天鵝。這位老兄途經沔陽時想給天鵝洗一個澡,哪知,一不小心讓天鵝給飛跑了。送給天子的貢品弄丟了,豈不該有殺頭的罪過?嚇得他號啕大哭,越哭越傷心,傷心之後,卻想出了首打油詩:將貢唐朝,山高路遙,沔陽湖失去天鵝,倒地哭號號,上複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裏送鵝毛。據說,他後來真把鵝毛連並這首打油詩一起送給了皇帝。皇上被這個故事感動了,不但沒殺他,還拿美酒款待了這個馬大哈。這就便是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來曆了。
中華民族向來是禮儀之邦,禮文化也源遠流長。即使在今天,禮尚往來,也是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那或輕或重,或多或少的禮物中,我們既可以體味到人情締結的溫馨,又可以享受友好往來的歡樂。但是,有時也會因為方法不當,時機不對,禮品不妥而事與願違,反而人情未結,芥蒂又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有些劃不來。
送禮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個送法,或什麼時候送去,這裏麵大有學問。
一次,張先生開車去看朋友,心想離開朋友家的時候再把禮物從車上拿下來。於是,他空著兩手就進了朋友的家。大家寒暄一番,時近中午,朋友沒有留他的意思。張先生起身告辭,說:我買了一些東西,放在車上,我去拿下來。朋友一聽,馬上說:今天中午怎麼能走呢?就在我這裏了。朋友的妻子也立刻轉身去了廚房。
那次以後,張先生算明白了一個道理,拜訪朋友,采用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的策略,先把禮物一放。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隻要有禮在,保準辦事一路通行。
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去,對方一定會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你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他肯定會記著你,一旦有事相求就會竭盡全力幫你。
禮要送在用不著朋友的時候,才能盡顯威力。送禮要送在平時,要知道,好的人際關係才是求人成功的基礎。
無事不登三寶殿,當你有事的時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幫上忙,往往會犯大禮不解近憂的錯誤。即使你想提上大包小包的東西,人家也未必會給你這個方便。朋友維係關係,功在平時,這樣,朋友之間才可能有求必應。常常有這樣的說法:你瞧這人,用得著的時候才想起我。說的就是平時不送禮,有事求人了再去送禮。
有一個經理,退休前,每到年底,禮物、賀卡就像雪片一般飛來。可退休以後,往年訪客不斷,這時卻寥寥無幾了,更沒有人給他送禮了。正在他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個人,不覺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過了兩三年,這位經理被原來的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重用提拔這個職員。因為他在經理失勢的時候登門拜訪送上了自己的禮物和心意,因此,在經理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
常言說得好,情願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意思是說當別人處於困境當中,你伸出援助之手,不亞於冰雪天給饑寒交迫的人送去一簍炭,及時而又必須,會使受禮人終生難忘。而如果別人什麼都不缺,你送的東西,其有效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我們應當做個有禮的男人。送禮之所以稱為藝術,關鍵是一個送字。這是整個禮物饋贈的最後一環,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禮者不願接受,或嚴詞拒絕,或婉言推卻,或事後退回,都令送禮者十分尷尬。所以,隻有巧妙掌握送禮的技巧,才能給整個送禮過程劃上一個漂亮的句號。
清朝中堂大人李鴻章夫人50歲生辰快到了,滿朝文武大臣忙得不亦樂乎,都準備前往祝壽。消息傳到合肥知縣那裏,知縣也想前去送禮,因為李鴻章是合肥人,又是朝中寵臣。可是細一想,知縣又發愁了:我這七品芝麻官能送多少禮?少了,等於不送;多了,又送不起。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請來師爺商量。師爺說:這事容易,一兩銀子也不用,還保你的禮品最為注目,保準中堂大人喜歡,列於他人禮品之上。
知縣聽說一兩銀子也不用花,自然高興,可想天下哪有這般好事,便問:送什麼東西?
師爺回答:也就是一副普通的壽聯。
知縣聽完直搖頭,表示難以相信,師爺連忙說:不要懷疑,送禮之後,包你從此飛黃騰達。不過這壽聯必須由我來寫,你親自送上,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知縣滿口答應。
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壽聯上了路。他晝夜兼程趕到京城。等到祝壽之日,他通報姓名來到李鴻章麵前,朝他一跪說:卑職合肥知縣,受人之托,前來給夫人祝壽!
李鴻章隨口應了一聲叫他站起來,知縣忙拿出壽聯,將上聯先打開,李鴻章一看是:
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
李鴻章心想:夫人二月過生日,他寫了三月庚辰之前,還算聰明。正想著,知縣又嘩啦一聲打開了下聯,李鴻章一見,忙雙膝跪地。原來下聯寫著:
兩宮太後以下一品夫人
李鴻章見兩宮字樣,不由得跪了下來,兩宮是指當時的慈安、慈禧。於是他命家人擺香案,將此聯掛在《麻姑上壽圖》兩邊。
這副壽聯,深得李鴻章的賞識。這位知縣自然也因此而官運亨通,飛黃騰達了。
一件付出你大量心血、閃爍你誠心的禮品,會使人產生意外的感激之情,其效果即使是最昂貴的珠寶也無法比擬。
送禮送到心坎裏,說到底也就是對症下藥,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投其所好。正如送禮,要送得合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對方喜歡。中國是一個重人情的社會,很多事情靠公事公辦往往辦不成。因此,溝通就成了辦事的必要環節。要想有個良好的溝通就應該有所行動,而送禮就是這種行動的最佳表現。辦同樣的一件事,有的人送禮就能把事情辦成,有的人送禮就沒有什麼效果。可見,送禮也是一種學問。
重視公共場所禮儀
公共場所,是指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的地方。如公園、影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商店、街道、馬路、交通場合等。禮儀與社會公德的內容,有較大的重疊。這種重疊,在公共場所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公共場所,作為一個文明的、有教養的男人,應十分重視公共場所禮儀。
(1)衣裝得體,入鄉隨俗
公共場所的活動空間較為寬闊,不同的公共場所,又各具特點。比如去電影院、音樂廳,與去體育館或宴會、舞會,風格就完全迥異。因此,在不同的公共場所,應注意自己的衣裝是否得體。一般說,著裝應視場合、季節、對象等情況而定。即使天氣炎熱,也不應袒胸露背,赤身露體。公共場所有免費開放和收費服務的區別,如公園、圖書館與體育館、電影院就有區別。我們應人鄉隨俗,注意買票人內時,應文明購票,禮貌入場。男士人場後,要主動為同來的年長者和女士尋找座位。看體育比賽,容易激動,是可以理解的,但忌吼叫,跺腳,甚至向場內投擲雜物,更不能因激動而做出攻擊裁判或與觀眾吵鬧的事。
(2)遵守公德,注意法紀
一般公共場所人比較多,遵守公德是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做到的。在大街上行走,人多擁擠時,應魚貫而行;三人以上同行,忌連臂橫排,阻擋他人通過,既影響交通秩序,也危及自身安全。在公共場所排隊購物(票)時,一忌擁擠起哄,二忌與排在自己前麵的人身體貼靠得太近,在不得已被擠貼的情況下,更忌咳嗽、吸煙、晃動。排隊應按先來後到為序,自己加塞是失禮的,助人加塞也是無禮的。若確有緊急情況或特殊理由,可禮貌地求得排隊人的同意後,方可優先辦理。辦完後,還應再次向排在前麵的人致謝,忌辦妥後即扭頭得意而去。在公共場合,因違反有關規定,受到批評或處罰時,切忌強詞奪理,惡語傷人,應虛心認錯,誠懇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