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經曆,而且許多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也是無法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當我們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

有兩個有著特殊背景的人都有著亞洲血統,後來都被來自歐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養。兩個人都上過世界各地有名的學校。但他們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別:其中一位是40歲出頭的成功商人,他實際上已經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個是學校教師,收入低,並且一直覺得自己很失敗。

有一天他們一起去參加聚會,晚餐在燭光的映照中開場了,不久話題進入了在國外的生活。因為在座的幾個人都有過周遊列國的經曆,所以他們開始談論在異國他鄉的趣聞軼事。隨著話題的一步步展開,那位學校教師開始越來越多地講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個如何可憐的孤兒,又如何被歐洲來的父母領養到遙遠的瑞士,他覺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獨。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表現出同情。隨著他的怨氣越來越重,那位商人變得越來越不耐煩,終於忍不住在他麵前把手一揮,製止了他的敘述:夠了!你說完了沒有?!你一直在講自己有多麼不幸。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的養父母當初在成百上千個孤兒中挑了別人,那你又會怎樣?學校教師直視著商人說:你不知道,我不開心的根源在於……然後接著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終,商人朋友說:我不敢相信你還在這麼想!我記得自己25歲的時候無法忍受周圍的世界,我恨周圍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圍的每一個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對似的。我很傷心無奈,也很沮喪。我那時的想法和你現在的想法一樣,我們都有足夠的理由抱怨。他越說越激動。我勸你不要再這樣對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運,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兒那樣度過悲慘的一生,實際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負有幫助別人脫離貧困漩渦的責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困起來。在我擺脫了顧影自憐,同時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幸運之後,我才獲得了今天的成功!

那位教師深受震動。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斷了他的淒苦回憶,而這一切回憶曾是多麼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說明了他二人在同樣的環境下曆經掙紮,而不同的是他通過清醒的自我選擇,讓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麵,而不是不利的陰影,凡牆都是門,即使你麵前的牆將你封堵得密不透風,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視作你的一種出路。

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一些事情,雖非心甘情願,卻也無可奈何。有生之年,我們勢必會有許多不愉快的經曆,它們是無法逃避的,我們也是無法選擇的。我們能做的隻能是接受不可避免的現實作自我調整。

與其苛求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當我們不再與不可改變的現實抗爭時,就會有能力開創更豐富的人生。人,貴為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接受任何現實的。

已故美國小說家塔金頓常說:我可以忍受一切變故,除了失明,我絕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歲的某一天,當他看著地毯時,卻發現地毯的顏色漸漸模糊,他看不出圖案。他去看醫生,得到了殘酷的事實:他即將失明。有一隻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隻也如此,他最恐懼的事終於發生了。

塔金頓麵對最糟糕的環境會如何反應呢?他是否覺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他驚訝的是,他還很愉快,他甚至發揮了他的幽默感。有些浮遊的斑點妨礙了他的視力,當大斑點晃過他的視野時,他會說:嗨!又是這個大家夥,不知道他今早要到哪兒去!

命運怎麼能這樣捉弄他呢?

不,答案不是這樣的。完全失明後,塔金頓說:我現在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也可以麵對任何狀況。

為了恢複視力,塔金頓在一年內不得不接受12次以上的手術。要知道隻能采取局部麻醉!他會抗拒它嗎?他了解這是必需的,無可逃避的,唯一能為痛苦付出的隻有優雅地接受。他放棄了私人病房,和大家一起住在普通病房。他想辦法讓大家高興一點。

當他必須再次接受手術時,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運,多奇妙啊,科學已進步到連人眼這樣精細的器官都能動手術了。

平常人如果必須接受12次以上的眼部手術,並忍受失明之苦,可能早就崩潰了。塔金頓卻說:我不願用快樂的經驗來交換這次的體驗。他因此學會了接受,他因此相信人生沒有任何事會超過他的容忍度,他也重新認識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到底有多強。

鬆樹無法阻止大雪壓在它的身上,蚌無法阻止沙粒磨蝕它的身體,但鬆樹可以彎曲自己,蚌可以包裹沙子來適應這悲慘的遭遇,學會和環境化敵為友,這是一種適應性,也是一種生存的技巧,人類作為萬物的靈長又怎能屈居於這些小生物之下?正如席慕容所說,請讓我們相信,每一條所走過來的路徑都有它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前途都有它不得不那樣選擇的方向。我們也許沒有選擇的權利,但我們有改變自己的能力。

何必強求公正

生活不是一場辯論,在這裏,沒有公平的法官出席。也許,它給別人的全是玫瑰花,而給你的則是刺人的荊棘。能夠理解並熱愛生活的人絕不會強求生活給自己玫瑰,而是把自己手中的荊棘變成玫瑰。在這個過程中,有掙紮卻沒有痛苦,有呻吟卻不會有眼淚。

歐洲國家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僅僅30多歲就已經紅得發紫,譽滿全球,而且家庭美滿。

一次他到鄰國來開獨唱音樂會,入場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搶購一空。當晚的演出也受到極為熱烈的歡迎。演出結束之後,歌唱家和妻子、兒子從劇場裏走出來的時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裏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七嘴八舌地與歌唱家攀談著,其中不乏讚美和羨慕之詞。有的人恭維歌唱家大學剛剛畢業就開始走紅進入了國家級的歌劇院,成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員;有的人恭維歌唱家有個溫柔賢惠的妻子,而膝下又有個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兒子……

在人們議論的時候,歌唱家隻是在聽,並沒有表示什麼。等人們把話說完,他才緩緩地說:我首先要謝謝大家對我和我的家人的讚美,我希望在這些方麵能夠和你們共享快樂。但是,你們看到的隻是一麵,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麵沒有看到。那就是你們誇獎的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這個小男孩,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而且,在我的家裏他還有一個姐姐,是需要長年關在裝有鐵窗房間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話使人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

這時,歌唱家又心平氣和地對人們說:這一切說明什麼呢?恐怕隻能說明一個道理:上帝是公平的。那就是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

上帝究竟是不是公平的?有些人窮其一生都在質問這個問題,他們埋怨著生活對自己的不公,慨歎著自己生不逢時,慨歎著生活的不公正。這一生就在怨天尤人中蹉跎而過。其實,不管生活對你是不是公正的,你都別無選擇地要麵對它;不管生活給你的是什麼,你都有權利打破它。你不能控製生活,但是你能夠和它鬥爭。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都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這不公平!或者因為我沒有那樣做,你也沒有權利那樣做。我們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當發現公平不存在時,心裏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並不是錯誤的心理,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這個問題就要注意了。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你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情節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譬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公平。颶風、海嘯、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

承認生活中充滿著不公平這一事實的一個好處便是它激勵著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傷感。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他人遺憾。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承認生活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變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

許多不公平的經曆,我們是無法逃避的,也是無從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許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

學會欣賞你的對手

欣賞、理解、包容自己的對手,看淡結果的得與失,那麼你的心也會因著這份平和而充滿寧靜和寬容。這樣一來,在麵對競爭對手的時候,你也可以微笑著、氣定神閑地迎接挑戰:勝利了,贏得輝煌;失敗了,同樣也可以讓你學到很多東西。

王濤曾到一家著名的廣告公司求職,順利地通過了第一輪測試,成了9位入圍者之一。第二輪測試內容很簡單:讓每位入圍者按要求設計一件作品,並當眾展示讓另外8人打分,寫出相關的評語。

王濤在評分時,對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懷著複雜的心情給他們打了高分,並寫下了讚語。令他意外的是,他人選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賞的那三人中隻有一位入選!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該廣告公司總裁的一番話使他翻然醒悟。總裁說:入圍的9個人可以說都是佼佼者,專業水平都較高,這固然是重要的方麵。但公司更為關注的是,入圍者在相互評價中,是否能彼此欣賞。因為,庸才自以為是,看不見別人的長處,若對對方視而不見,那就顯得心胸太狹隘了,從嚴格意義來說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幾位雖然專業水平不錯,但遺憾的是他們缺乏欣賞對手的眼光,而這點較專業水平其實更重要。

當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能否具有欣賞別人的眼光和接納別人的胸襟,是決定一個人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隻有有了欣賞對手的眼光,才能取長補短、團結協作、共同進步。這也是三十幾歲男人必須要具備的素養之一。

邁克爾喬丹不僅是一名球藝精湛的著名球星,還是一位胸懷寬廣,欣賞自己的對手,善於向競爭對手學習的人。很多年前的一場NBA決賽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獨得33分,超過喬丹3分,因而成為公牛隊中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球員。比賽結束後,喬丹與皮蓬緊緊擁抱,兩人淚光閃閃。

開始時,由於皮蓬是公牛隊中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時常流露出一種對喬丹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說喬丹在某方麵不如自己,自己一定會占據喬丹在公牛隊的首席位置這一類話。但喬丹並沒有把皮蓬當作潛在的威脅而排擠皮蓬,而是以欣賞的態度處處對皮蓬加以鼓勵。

有一次,喬丹對皮蓬說:我倆的三分球誰投得好?皮蓬有點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問什麼,當然是你。因為那時喬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喬丹微笑著糾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動作規範、自然,很有天賦,以後一定會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還有很多弱點。並且還對他說,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地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都行。這一細節連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被喬丹感動了。

從那以後,皮蓬不再把喬丹當成對手,兩人彼此欣賞對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喬丹不僅以球藝,更以他那坦然無私的廣闊胸襟,贏得了所有人的擁護和尊重,包括他的對手。

如果你想從競爭對手那裏學到更多的東西,我們就應當學會欣賞自己的對手,以對手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夠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放過機遇就等於放棄成功

美國百貨業巨子約翰甘布士在談到成功的經驗時說: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可能的機會。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則認為: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入永不之室。在追求事業的旅程中,有時稍一疏忽,就地觀望,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與機遇失之交臂。

機遇,來去匆匆,瞬息而過。古諺語說得好:機會老人先給你送上他的頭發,如果你一下沒有抓住,再抓就會撞到他的禿頭了。不失時機地、準確地把握機遇,對步入成功之路的你來說至關重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某天晚上碰到了上帝。上帝告訴他,有大事要發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機會得到很多的財富,他將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並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而且會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這個承諾的實現,可是到頭來什麼事也沒發生。

這個人窮困潦倒地度過了他的一生,最後孤獨地死去。

當他上了天堂,他又看到了上帝,他很氣憤地對上帝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漂亮的妻子,可我等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你在故意欺騙我!

上帝回答他:我沒說過那種話,我隻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卻讓這些機會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個人迷惑了,他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上帝回答道:你是否記得,你曾經有一次想到了一個很好的點子,可是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怕失敗而不敢去嚐試?

這個人點點頭。

上帝繼續說:因為你沒有去行動,這個點子幾年後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一點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記得那個人,他就是後來變成全國最有錢的那個人。還有,一次城裏發生了大地震,城裏大半的房子都毀了,好幾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裏,你有機會去幫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害怕小偷會趁你不在家的時候,到你家裏去打劫、偷東西。

這個人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上帝說:那是你去拯救幾百個人的好機會,而那個機會可以使你在社會上得到莫大的尊敬和榮耀啊!

上帝繼續說:有一次你遇到一個金發藍眼的漂亮女子,當時你就被她強烈地吸引了,你從來不曾這麼喜歡過一個女人,之後也沒有再碰到過像她這麼好的女人了。可是你想她不可能會喜歡你,更不可能會答應跟你結婚,因為害怕被拒絕,你眼睜睜地看著她從身旁溜走了。

這個人又點點頭,可是這次他流下了眼淚。

上帝最後說: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來應是你的妻子,你們會有好幾個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將會有許許多多的樂趣。

這個人無言以對,懊惱不已。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圍繞著很多機會,可是我們卻經常像故事裏的那個人一樣,總是因為害怕而停止了腳步,最終機會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我們都知道隻有及時抓住機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也許你曾經因為失去過很多機會而後悔,但現在你已不再有後悔的時間了,所以你不要再讓機會從你身邊悄悄溜走,否則成功也將離你而去。

敢於和超過自己的人合作

在很多場合常常會見到這樣的人,他向自己的朋友、親友吹噓自己的能力如何出色、同事如何難以和自己比較。每當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就感到不舒服,不舒服的原因倒不是不習慣聽人誇耀,而是感到難以忍受其中的膚淺。不管說這些話的是什麼人,這種論調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

產生反感的原因也很簡單,誰聽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向別人吹噓過自己即使是比爾蓋茨也會承認自己的公司中很多人都比自己強。每個人都有長處,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一個產生反感的原因是,這種論調明顯落後於時代。如果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環境中,你在一個單位或者公司中能力超群,別人不能替代,也許這是一個優勢,因為你可以鞏固你的地位。在一個競爭很激烈的環境中,如果你還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競爭不隻是來自一個公司,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即使從出版這個環節來說,現代的出版環境可以讓一本書在全球印刷,書籍的製作、宣傳以及策劃等各個環節,都處在全球的視野當中。國外的暢銷書很快就會在中國找到。如果你滿足於一個小環境的第一,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