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了我人生曆程的重要經曆,也成了我從事文學創作深厚的生活積澱。
從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三十年充滿艱難曲折而又無比輝煌的曆程。三十年來,由於黨帶領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經濟從瀕臨崩潰的邊緣走向了快速發展;人民從在貧困中掙紮走向了初步小康;國家從貧窮落後走向了繁榮富強。我們這一代人,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曆史見證人,而且也是改革開放曆程的親曆者。我們對這段曆史最熟悉,我們對這段曆史的感悟最深刻,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每當回首這段曆史的時候,就會有按捺不住的強烈創作欲望在心中湧動。於是,數年前,便有了創作鄉村三部曲的計劃;三年前,便開始了鄉村三部曲的創作;今天,便有了鄉村三部曲《春風漫卷》、《跨越千年》、《寥廓楚天》和大家見麵。
鄉村三部曲是我用多年心血凝成的,其中傾注了我對農民淳樸而又深厚的愛,表達了我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它是我以長篇形式描寫當代農村題材的開篇之作;是從我心底流出的一曲田園牧歌;是一幅展現我國廣大農民在改革開放時期生存狀況的曆史畫卷;也是一首吟唱地域風俗文化的抒情詩篇。
鄉村三部曲之一——《春風漫卷》以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國農村以土地承包為核心內容的改革為背景,以生活在我國江南農村——金銀灘的農民為主線,全景式地藝術再現了我國農村改革之初的艱難曆程,以及中國農民在此階段的真實生存狀況,講述了我所親眼目睹、親耳所聞的一些悲歡離合、曲折動人的故事。
鄉村三部曲之二——《跨越千年》以世紀之交,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農村稅費改革為中心內容,充分展示了上世紀末金銀灘的農民在沉重的負擔下不斷抗爭、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為民呐喊,上層領導英明決策,終於在新世紀的曙光照臨中華大地之時,一舉將“起源於夏代、確立於春秋、統一於秦朝、完善於明清、取消於當今”,在我國實際存續了四千二百多年曆史的農業稅,這個最為古老的稅種予以取消的壯舉。從此,中國農村奠定了邁向小康社會的基礎。
鄉村三部曲之三——《寥廓楚天》則以進入新世紀之後,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主線,描寫了金銀灘農民在經曆了大包幹、稅費改革等三十年的改革曆程後,走上了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新農村建設之路,以及在這一曆史進程中,人們在新與舊、傳統價值觀與價值取向多元化、農民意識與現代意識、墨守陳規與創新發展等方麵思想觀念的激烈碰撞和多種力量的對弈,揭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發展道路,雖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隻要我們不屈不撓,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廣闊天地,必將會展現在我們麵前的曆史規律。
在寫作鄉村三部曲的日子裏,我有時會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閉上眼睛,就會又重新回到當年農村工作的歲月中去。青少年時代深刻的貧困烙印;十八年農村基層領導幹部難忘的工作經曆;記憶長廊裏那些揮之不去的鮮活人物;曾經有過的悲喜交集和憂慮;以及對農民父老鄉親們的沉重負疚,讓我不能有絲毫地懈怠,我唯有拿起筆把他們寫出來,才覺得心裏痛快一些。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創作鄉村三部曲的動因與激情。
鄉村三部曲總算是寫完了,可我卻是更加誠惶誠恐,我不知道人們怎樣去看它,好壞隻有留待讀者去評判。
有人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究竟是一個普通作家還是一個偉大作家,實際上在他下筆前即成定數。這個決定因素就是他的精神素質。沒有起碼的思維能力和文字操作能力成不了作家;沒有優秀的文學天賦成不了優秀作家;沒有大熱情、大痛苦、大慈悲和高貴的道德追求則成不了偉大作家。”毋庸諱言,我不是也從不追求成為優秀的或是偉大的作家,我隻是把寫農村、農業、農民的故事看作是一種責任,我隻願意將我的所有熱情、痛苦和道德追求體現在我對農民的感情中和我的作品中。
鄉村三部曲的出版,得到了省新聞出版局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湖北鬆滋響策天空策劃有限公司李仁榮老總的鼎力相助,以及一些朋友的幫助,對此,謹致謝枕!
作者
二○○九年九月十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