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因為所以一個人 第十章 手術(1 / 2)

(明早有事情,更新不了,今天趕工一章,寫的有點粗糙,見諒。)

無論什麼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之說。相親固然重要,在陳母的眼裏,陳新的工作更加重要,因為陳母認為,一個好的工作,位居談婚論嫁的重要資本之首,利用春節這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陳新必須完成左腳踝的手術治療,在上班之前得能夠重新正常走路。

去年從夏天開始到春節過後,這麼長的時間裏,左腳踝的粉碎性骨折雖然已經治療好了,但是固定骨骼的鋼板依然留在左腳裏。按照醫生的建議,應該在今年的初春時分取出來的,但是綜合考慮後,陳新決定先延緩手術時間,獨自一人遠赴上海,謀求生活了。現在臨近春節,這個取鋼板的手術問題重新擺放在陳新一家人的麵前。不過還好,醫生告訴陳新,取鋼板後的恢複期比較短,尤其是年輕人,一個月的時間足可以下地正常走路。

之前在火車上,陳茹把座位讓給陳新坐,說陳新身上還有“那個”的“那個”,指的就是陳新的左腳裏麵還存在著7節鋼板和5枚鋼釘,這會造成陳新不能夠長時間站立或者步行。

其實在陳新沒有到家裏之前,他父母就已經聯係好醫生了,這也是陳母迫切希望陳新趕緊相親的原因之一。之所以沒有剛到家就轉到醫院的原因就是因為陳新一直在感冒,這樣可能會影響手術成功率。到家的第四天,也就是相親過後的第三天,陳新的感冒稍微一好,就立刻在陳母的陪同下來到了醫院。

取鋼板,相對於下鋼板那手術來說,簡單多了。不過鑒於醫生的職責來說,主刀醫生還是把手術的風險什麼的多少誇大了一些,弄得氣氛不要太緊張。

“媽,您就放心吧,醫生的話,最多隻能相信一半,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當事人陳新反倒是安慰起母親來。

“怎麼能讓媽媽放心呢!哎……”陳母戚戚然的說道。

陳母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因為去年陳新在動手術的時候,在手術半途中,醫生發現陳新的球形的左腳根骨在巨力的撞擊下,凹陷下去了,需要重新把根骨複圓,這也就意味著得找來新的骨骼碎屑來填補在複原後留下的腔隙之內。醫生給了陳父陳母兩個選擇。一個是使用醫院庫存的骨頭填充,這些庫存骨是經過醫學加工處理之後的外源骨,理論上不會引發受術者自身的免疫機製反抗。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從陳新身上尋求骨源,這有利於今後的康複,因為自身骨畢竟不存在免疫排斥的可能性,而且會互相滲透,使得手術部位相對堅固,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在受術者自身上另外尋求骨源,也就是說得另外再開一刀。

當時陳媽媽就問醫生那些外源骨是從哪裏搞來得骨頭,總不會隨便弄點雞鴨牛羊的骨頭吧。醫生告訴他們,這些骨頭都取自於一些死囚犯人、臨死愛心捐獻人士等人的骨頭,絕對是人骨。死囚?臨死愛心人士?誰知道那骨頭上麵有沒有病毒什麼的(經過醫學處理加工後當然不會有了,隻不過陳媽媽無法理解),陳媽媽乍聽這麼一說,都差點昏過去。最後在陳媽媽的堅持下,還是從陳新的胯骨側邊重新開了一刀,刮取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