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動咖啡車——建築師的咖啡夢想(1 / 2)

在大陸就聽說過但沒見過“移動咖啡館”,這種用機動車改造成的可移動咖啡館,想想就很美好。自己還不止一次地和同事們暢想過,把我自己的吉普車改造一下,敞篷功能用起來,變成一輛加裝了咖啡機的吉普車,再配上些手衝壺,生豆熟豆都帶上,熟豆用完了,在引擎蓋子上炒豆子,一路浪跡天涯,賣咖啡賺油錢……然後,城管來了。其實都不需要“城管來了”四個字,僅“城管”二字就足以讓這類美好暢想戛然而止。

因此,到台北的第三天,當我偶遇這輛在台灣叫“行動咖啡車”的物體時,著實有點兒小激動。走過去排隊,花50元台幣買了一杯拿鐵之後,我就在10米開外席地而坐,開始觀察。咖啡車的主人大約二十六七歲,帥氣陽光。

在我一邊喝咖啡,一邊曬太陽,一邊觀察咖啡車的一小時裏,他一直在忙個不停,在一個姑娘的協助下,大概出了二三十杯咖啡,還有柚子茶之類的軟飲。

一個小時過去了,咖啡車前客人不斷。作為一名業餘記者,我實在不知道怎麼過去“采訪”。眼看天色漸暗,約了友人晚餐又怕遲到,於是揀了個主人清理機器的空當,過去說明意圖。小夥子知道我是大陸同行,非常熱情,簡單聊了兩句之後,我帶著他印有“角落咖啡”名字和電話的名片匆忙離開。

小夥子叫Daniel,我們約好下周見麵,還是老地方,我專門來問他一些行動咖啡車背後的故事。

隻要不下大雨,行動咖啡車每周六和周日都會出現在名叫華山1914的文創園區出入口的空地上。這個園區原來是一間酒廠,後因地價高昂,酒廠遷出,變成了現在的文創園區,和大家熟知的北京798、武漢龜北路漢陽造一樣。文創園區曆史有多久我沒有細問,但再次見到Daniel的時候,他說在這裏賣咖啡已經是第5年了。聽到這個,我心裏都有點兒慚愧了,又想到《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封麵上那句5年開了16間小小咖啡館。16間真的不是重點,在這裏想強調一下,重點是,就想開一間小小咖啡館。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陸,人們喜歡津津樂道的總是速度、規模、成功模式。可我心裏是抵觸的,開間小小咖啡館就是生活方式,是用來抵抗快速、功利,和被綁架一般的無休止發展,是拒絕用所謂發展來掩蓋病態的覺醒。

再見到Daniel的時候,他還是在那兒不停地做著咖啡。這次我是等到太陽下山,咖啡車準備打烊的時候才過去和他攀談。Daniel在一間建築事務所工作,因為喜歡咖啡,夢想將來有一間自己的咖啡館,於是從7年前開始,利用周末在一間咖啡館打工,拜師學習製作咖啡。兩年兼職學徒下來,Daniel覺得咖啡知識和技術掌握差不多了,就用積攢的90萬元台幣購置和改裝了這台迷你咖啡車。據Daniel介紹,在台灣這樣的改裝車很普遍,可以賣咖啡,可以賣快餐、鬆餅,或者其他特色小吃。當問及需不需要辦理執照和衛生許可之類的手續時,Daniel想了想,給出的答案會讓大陸同胞羨慕死。他說可能是小生意吧,沒有辦什麼手續,也沒有人來收稅,他也不知道“城管”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