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河Book——書和咖啡,有何不可?(1 / 2)

“等退休了,在台灣某個海邊,開間這樣的書店,不叫參差了,就取名為啡和Book!有‘非喝不可’咖啡控之意,也有咖啡和書完美交織誰也離不開誰之意。到時候,除了周遊世界,偶爾回到自己的小店,喝喝咖啡、看看書、寫寫故事,等走不動喝不動了,就撲通一聲掉進海裏,完美了!”

這是我在新浪微博@參差咖啡上發的一段感慨。

這一夢想,“有河Book”的主人已經在淡水河邊做到了。來台北之前就知道這個店的存在,雖然它不算嚴格意義的咖啡館,就是一間很文藝的二樓書店,可我還是專門抽時間坐捷運到淡水,去小店裏坐了一個下午。

麵前是淡水河,背後是滿屋的書香,坐在這間不足100平米的二樓書店的露台上,一杯咖啡,一米陽光,一片風景,一種心境,時間是凝固的。看著淡水河靜靜流淌,不禁想起陳丹燕的一篇文章:《來世,我願做托斯卡納的一棵樹》。

有河Book,字麵意思一目了然:臨河書店,看得見淡水河的小書店。

但同時又是有何不可的諧音。名字的巧妙,道出了主人的心聲,還透著某種倔強:開間臨河小書店,過淡淡的日子,有何不可?這個世界總是這樣,一句有何不可,就足以讓一些人上路了。可是同樣一句有何不可,也會招來無數句千萬不可,萬萬不可。在大多數人眼裏,世間的阻礙無處不在,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隻能是個美好願望。“冒險”之前需要精確算計,行動之前先要精密推演。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就算是循規蹈矩,隨波逐流,活在別人的期望中,也是累而憋屈的呀,為什麼不堅持自我,為自己的夢想而活呢?就像王小波說的:“當一切開始以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讓我害怕的事情了。”原來你以為很困難的選擇,一旦選擇了就海闊天空了!原來困擾你的人事物都變得無足輕重了,因為你已然沒有時間庸人自擾,你focus的隻有你真正的興趣愛好和你自己的生活!

從有河Book的名字看,主人也一定是經過糾結和反思才最終行動並有了這個出彩兒的名字。其實每個人都是多麵和豐富多彩的。你默認了現實,實際上就是對自己關掉了所有其他可能性的門,你本來豐富的內心就此幹涸,你內心美好的一麵就隻能拜托別人替你呈現。我有一條微博是這麼寫的:“讓他們老謀深算,我就頭腦簡單;讓他們精於算計,我就聽從內心;讓他們急功近利,我就腳踏實地;讓他們言不由衷,我就心胸坦蕩;讓他們瞻前顧後,我就言出必行;讓他們懷疑一切,我就堅信本真;讓他們貪得無厭,我就懶散知足!讓他們升官發財,我,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

行動的人,想法總是歸於簡單的,簡單到最後,殊途同歸。我,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有何不可?

拜訪這樣的小店,我覺得不必問主人是誰,也不必做什麼“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