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完縣縣令拜於門下。同年先生與張昭賢女士完婚。
1890年,先生得長子。同年,經友人舉薦,至豐潤。為清庭招考武庠生。其間,先生曾輕取北方武術大家、被時人尊為武聖人者——武林誌。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經友人孫紹亭之邀前往定興。時紹亭與當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錚錚者百餘人前來與紹亭決鬥。紹亭僅邀到先生一人即與彼等不期而遇。紹亭見彼等人眾且皆持器械,轉身即逃。先生無奈,獨自應戰。傷彼數十人,餘作鳥獸散。而先生未遭一傷。此後訟事由紹亭辦理。此事傳出後,人言先生為“平定興”。
1897年,先生得季子。同年先生赴京城探望程庭華。二人朝夕相處,意甚洽。數日後先生返。同門張玉奎等問程:“祿堂師兄技竟何如?”程庭華曰:“神乎哉!神乎哉!獨步絕倫矣!”
1898年,郭雲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習武心得寫成的《解說形意拳經》一書交與先生。以示先生為郭之衣缽傳人。
1899年,先生得四女。並於定興收孫振川、孫振岱為徒。
1900年,庚子之亂。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華。時程已犧牲。先生遂返。
1900年—1907年,先生繼辦蒲陽拳社,探究儒釋道與拳學互證、互通之理。教授出齊公博、任彥芝、陳守禮等一批弟子。其間,清庭在京郊舉行規模盛大“天下英雄會”即演武大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試。先生亦前往。經比試,先生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1907年—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藝絕倫,聘請先生前來東北為其幕賓。期間,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經俄公使館提議,彼得洛夫與先生進行一場比武。先生應邀前往,比試中,交臂間,先生輕取彼。於是先生名震海外。之後,徐曾保先生為知縣、知州。先生婉謝之。
1909年,先生隨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戰英國拳家奧皮音,特邀先生同往,為其壓陣。先生預言,彼必不敢接戰。至海上,果真如此,霍深服之。
1910年,先生舉家遷入北京。
1910年—1911年,先生從徐世昌遊。
1912年,經友人介紹,先生與太極拳家郝維禎相識。初,相敘投契,繼而先生請問太極拳之意,遂作切磋。搭手間,郝維禎頓覺不支、自歎弗如。郝歎曰:“異哉!吾一語而子通悟勝專習數十年者。”蓋此時先生之形意、八卦與太極拳之意相通矣。後郝氏病困於京,經先生救助,得以恢複。郝維禎感先生之恩無以為報,得知先生正研究比較各派拳術使之合一,遂將所習太極拳之心得理法相告。先生極重德行,遂折節持弟子禮。
同年,先生次子亦效先生當年,獨杖南遊。
1912年—1914年,先生經徐世昌懇請,隨徐往返青島、北京。其間於青島,先生收劍術家潘讚化於門下。不久,先生參加“世界大力士格鬥大賽”,先生以全勝戰績榮獲總冠軍。震動世界。其間,先生與京津各派名家共議形意、八卦、太極、通背四門合一,欲建立統一的武術技術體係。後因師友之故,先生與通背名家張策較技,輕取張策。張羞敗,負氣出關。1914年夏,先生得五女。
1915年,先生撰寫出版《形意拳學》一書。該書為公開出版有關形意拳之第一部專著。先生參儒道兩學、合丹經易理重構形意法、理,建立形意拳理論及技術體係。提出中和為用,和之中智勇生焉的理論。先生合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為一,創立孫氏形意拳。其間,文人學者陳微明、吳心穀等拜於門下。期間,先生在法政學校教授武術。陳法可、靳雲亭、龔劍堂等帶藝拜於先生門下。
1916年,先生撰寫出版《八卦拳學》一書。該書是有關八卦拳之第一部專著。先生論拳,參丹經、合易理,提出一以貫之、純以神行之道。發明先後天相合之技術、理論係統,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測之功用。創立八卦拳之理論與技術體係。
同年,應同門劉緯祥之邀,先生赴保定小察院與劉會麵。因劉長一輩(然劉比先生小四歲),先生謙之再。然劉緯祥定要與先生切磋,於是試技,先後試之三次,先生三次皆勝劉。於是劉緯祥感謂曰:“難怪郭先生把拳經傳給你。”劉緯祥者,人稱“劉二彪子”,乃華北形意巨匠也。
同年,北京體育研習所許禹生請先生去該所講授太極拳。該所多有善太極者,經切磋,眾人對先生之太極技、理,莫不欽服。於是人稱先生之太極為孫氏太極。時海內各派武林名家訪先生請益者甚眾,北京之四民武術社、天津之中華武士會亦常請先生去講授拳學,然先生常感謂曰:“餘雖論拳不倦,然百人之中難遇一、二略明其真意者。”
1918年,先生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兩經之義、用周子太極圖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後易之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係統創立孫氏太極拳之理法。同年,開始撰寫《太極拳學》。同年,應徐世昌親聘,先生入總統府任武承宣使。同年,名士劉春霖、陳寶泉、徐樹錚及定興朱國福等投拜門下。
1919年,先生出版《太極拳學》一書。該書為太極拳發展史上第一部公開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該書中指出太極拳之本質不過是研求一氣伸縮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一氣者即中和真一之氣,由無極而生。故拳學莫不是自虛而始再還於虛。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用法不同,各有側重,然其理則一也。於是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學在本質上的同一性和技術體係上的互融、互補性。同年,完縣一帶大旱,先生傾家資大洋千餘元賑濟鄉裏。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阪垣一雄前來中國向先生挑戰。先生在家中接待阪垣,並依阪垣之法與阪垣試技。先生輕取之。阪垣深服,願出兩萬塊大洋投拜先生為師。先生婉拒之。★1922年,先生離開總統府。時去中山公園行健會講授拳學。
1923年,先生撰寫出版《拳意述真》。先生在書中闡發拳與道合之理並論述通過修拳而至煉虛合道之親身體悟。進而揭示出由拳悟道之進階之梯。從而使拳學成為中國傳統哲學中一個重要的體驗體係和組成部分。同年,先生喪季子。同年,北京名拳家“神鷂子”陳魁、“京西劉”劉正邦等投拜門下。同年,馬良等在滬舉辦全國武術表演大會,特邀先生前往助興。先生因鄙其為人,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