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聯寫出遊時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著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地吟頌和引用。讀了這兩句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作者在青蒼重疊的山巒中漫步,那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路徑也愈難辨認,前麵好像看不到路了。正在迷惘之際,突然間前麵柳樹成陰,花木扶疏,幾間農家茅舍構成的村落頓時使人豁然開朗。詩人此時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詩句對這種景界的描摹,格外委婉別致,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它的哲理性在於: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有撲朔迷離、茫茫無出路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追尋,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光亮,山回路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讀了這一聯人人都會感到,在人生的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描寫的情景有著驚人的契合,因而更覺親切。因此,它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於是這兩句詩就遠遠超越了自然景物描寫的範圍,而具有了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頸聯由自然風景進入人事描寫,概括了南宋年間農村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風俗和傳統文化的熱愛。
前三聯寫了外界情景,並和作者的情感相融彙。然而作者意猶未盡,尾聯筆鋒一轉,流露出自己的心願:如果從今以後時間允許的話,老鄉們不嫌棄的話,我將拄杖乘月,輕扣柴扉,與老鄉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故土、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陸遊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遊”字,而處處切“遊”字,遊興十足,遊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書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1]。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2]
注釋:[1]瓜洲:在今鎮江與南京之間。[2]伯仲間:兄弟之間,比喻不相上下。
鑒賞:詩的前四句是回首往事。首聯追憶了他年輕時代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恢複失地故土的豪情壯誌,雖有堅定如山的氣魄和決心,但卻不知道世事(主要是朝廷內投降派和享樂派當政)的艱難。頷聯分敘了詩人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曆:隆興元年 ,抗金名相張浚都督江淮各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今南京、鎮江之間,軍容雄壯。詩人當年三十九歲,任鎮江府通判,積極支持張浚北伐。但不久張浚在符離大敗,被迫南撤,詩人的願望隨之成了泡影。乾道八年,四川宣撫使王炎積極策劃進兵關中收複中原,並跟金兵屢有戰事。詩人當年四十八歲,在南鄭前線任王炎幕僚,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禦敵,有一次甚至夜間騎馬渡渭水襲擊金兵,有著“鐵衣馬上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的驚險經曆。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因投降派搗鬼,這年九月王炎以樞密使之職被調回臨安,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二十八個字的追憶,包含了多麼豐富的憤激和多麼辛酸的感情啊頸聯詩人自許為“塞上長城”,有著抗禦金兵、收複失地的畢生抱負,但卻多年被貶謫,被排斥,“長城”隻能是空自期許。眼前對鏡一照,詩人已兩鬢斑白,呈衰老之態,怎不令人憂心如焚呢末聯表明詩人以戰略家自負,渴望效法諸葛亮作《出師表》的泣血之情,在再次被起用時要為朝廷“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呂、管、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並且留名千載。
臨安春雨初霽[1]
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2]。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3]。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4]。
注釋:[1]霽:雨後轉晴。[2]世昧:對當時世態的體會。[3]矮紙:短紙、小紙,指寫詩用的稿紙。草:指草書這種字體。細乳分茶:按沏茶時水麵泛起的白色泡沫來區分茶的等級,即品茶的意思。[4]素衣:白色的衣服。
鑒賞:這是一個夜雨初晴的早晨,詩人少年時的意氣已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他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日益見得明白了,對於政治舞台上的傾軋變幻和世態炎涼也體會得更加深刻了。所以,一開頭作者就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巧妙比喻,感歎世態人情薄得就像透明的輕紗。既然知道世情如此澆薄,何必複出為官,又為什麼騎馬來到京城客居,過著這無聊的日子呢?下一句是一個疑問句,實際上反映出詩人光複中原的壯誌未衰,還想為朝廷出一把力的思想。
頷聯是詩人的又一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聽著淅淅瀝瀝下了一整夜的春雨。次日清晨,雨過天晴,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瀉出;而明媚的春光,則在賣花聲中透出。這一聯寫得極形象而有深蘊。傳說這首詩後來傳人了宮中,孝宗皇帝對這兩句也極為稱讚。曆來的詩評家也把這兩句評論為“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其實,這兩句詩還有更深的含意。“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如絲的春雨如愁人的萬端思緒。讀者不可將句中“一夜”兩字輕輕放過,它暗示了詩人整夜未曾入H眠,國愁家事伴隨著淅瀝的雨聲一齊湧上了心頭。詩人在這一聯中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小樓窗外明媚的春光正與作者落寞的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既細致,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