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3 / 3)

6歲時,她轉到新的學校上學。她的小禮服裙與其他同學樸素的衣著相比,顯得格格不入,她低頭不語。班長走過來,牽起她的手。這時,她看見了那雙淺藍色瞳人。她記得他手心的溫度。

12歲時,她考入一所私立中學,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習慣沒有他牽手的日子。放學後,她跑過好幾個街區,到他的學校找他,正巧碰上他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說話。她傷心了很久。

14歲時,有一次,她躲在角落裏看他打籃球,結果被他發現。他又好氣又好笑地拖著她,坐到了最前排的座位上。

16歲那年,他猶豫著說,他家很窮,怕配不上她。她不讓他說下去。踮起腳尖主動吻了他。那個晚上,他跑到樹林裏,摘了一大捧嬌豔的野玫瑰送給她。隔著她家後院的鐵欄杆,她把他傷痕累累的手貼到了自己的臉頰上。

19歲時,她考進了外地的一所大學。一個寒冷的清晨,她站在空蕩蕩的站台上,向濃霧彌漫的鐵軌盡頭眺望。因為,他已經攢夠了旅費,要從遙遠的家鄉來看她。火車還沒停穩,他就跳上了月台。看到她的臉凍得通紅,他一下子把她攬進自己的大衣裏。

她滿24歲時,她父親找到他,以她一生的安定幸福為由,建議他離開。臨行前,他在她窗下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她推開窗,看到院牆每一根欄杆上都別著一朵憔悴的玫瑰,還有一地凋零的花瓣。

25歲時,她結了婚,隨先生移居國外。

她一生安定富足。75歲那年,兒子已經事業有成,執意接她回國同住。不料,3個月後的一個清晨,她醒來後發現,再也看不見家鄉美麗的陽光。兒子急匆匆請來當地最好的醫生。那個白發蒼蒼的老專家走進房間的一瞬間,突然愣住了。

老專家顫抖著走向她,仿佛回到了從前。輕輕地,他握住輪椅扶手上她瘦骨嶙峋的手。這時,她臉上的皺紋突然凝住,然後又舒展開來。她摸索著,把那隻同樣蒼老的手貼到了自己的臉頰上,喃喃低語:“就是這個溫度。”

有這樣一個類似《玫瑰之約》的節目,一個主持人在十字街頭做隨機采訪。他的問題是:愛情是什麼?

一個少女說愛情是瓊瑤阿姨小說中的那樣,愛得轟轟烈烈、你死我活才過癮。一個中年男人說愛情和打手機一樣,要不停地打電話,隻有不停地打才能溝通。而一個好像正在談戀愛的少年說愛情是一種宗教,可以讓人的信仰發生改變。一個仿佛曆經滄桑的女人說,愛嘛,愛像咖啡,雖然苦點,可是令人回味無窮。

這時,主持人攔住了一個特別漂亮的女人,這個漂亮女人沉思了一下說,愛情像酒,紅酒讓人浪漫,白酒讓人瘋狂,啤酒讓人舒緩,但是好酒也不能多喝,喝多了會受傷,有的人喝酒喝傷後會終生不再喝酒,愛情也一樣,受傷之後再愛就難了。我覺得她的回答最精彩了,愛情大概也是如此。

後來,一對銀婚的老夫妻,在旅途中說到自己的愛情。有人說愛情似酒,二位老夫妻否認說最好的愛情一定似琉璃。

琉璃?為什麼會是琉璃?那麼清澈美麗的東西怎麼會是愛情?甚至不染塵埃。老夫人說,我們開始的想法和你是一樣的,愛情那麼複雜,怎麼會是這麼純粹的東西呢?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覺得,愛情就應該是這麼純粹的東西,不夾雜任何的條件和功利。

難道你們的一生都這樣相愛嗎?甚至沒有吵過架?他們笑著搖了搖頭。老先生說,怎麼會呢?年輕的時候經常吵架,她總抱怨我不如別的男人,或者說我不夠愛她,最厲害的時候我們差點就去離婚了。可是後來,我們慢慢地適應了對方,過了這麼多年。婚姻都是這樣,要經過一定的磨合過程,到最後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才是婚姻中的上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把那些婚姻中的天敵拋棄掉,比如猜忌,比如嫉妒,比如虛榮……讓自己的婚姻越來越純粹,那麼愛情一定會簡單到隻是愛情。說完她深情地看了老伴一眼。

老夫人接著說,這時,再看你們的愛情,一定似琉璃了,因為幹淨到不染塵埃,隻是單純地相愛,塵世中的物欲在你們麵前幾乎沒有作用。所以,到你老了以後,如果還能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如果想給愛情一個比喻,那隻能是琉璃。

一日,翻看佛經,忽然看到一句話:願我來生得菩提時,心似琉璃。慢慢地盯住那句話,眼淚就流了下來。

原來,愛也一樣,隻有認真地修,才會成為琉璃。

那位從5歲、15歲、25歲直到歲月的年輪生長到75歲的女人,她一定會感謝自己擁有了琉璃一般一生純美的愛情。

愛一個人就會心疼一個人,而心疼一個人,你就會甘願為使他擁有幸福和快樂而無怨無悔地付出。

——網易網友流年開花給予對方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在人的一生中,事業與家庭同等重要,家庭的和諧美好是彼此事業的堅實後盾。真愛一生的人,更需要給予對方精神上鼓勵和支持,一同朝向夢想的方向奔跑。

——弗洛姆《愛的藝術》

兩個人要有各自的事業,並相信對理想的追求會帶來歡樂。人往往是這樣:結婚前躊躇滿誌,充滿理想和憧憬,未來是色彩繽紛、無比壯闊的。而婚後,不少人則變得“現實”了,理想的色彩被生活的困擾所衝淡,高遠的目標開始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茫然了。

失去了理想與追求的生活是平淡無光的,缺少生機與衝動力。生活需要一種願望,一個方向,一股激情的支撐,有夢想,有追求,生活就充滿希望,美好的結果將離我們越來越近。

正如美國精神分析家芭芭拉·舍所說:幾乎所有的夢想都是能夠實現的,而且並不需要很多才智,所需要的隻是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

夫妻倆都有各自感興趣的事,都有各自想從事的工作,這些事情,往往在業餘生活中占據主要位置,成為各自的精神寄托。由於家庭的業餘生活具有“共有性”,即它不能由丈夫或妻子一方支配,而由夫妻倆共同來支配,這就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協調,相互完善。因此,夫妻需要經常討論各自的事業理想,經常談論商討各自感興趣的事,增進夫妻間的感情,進而完善各自的計劃,使之變得合理。

讓我們從家庭的具體情況出發,找出成就事業的最佳方案吧!工作時間是成就事業的主體時間,業餘時間是造成事業突破的最佳時間,不少美妙的構思、突破性的靈感,都是在飯後睡前的時間內獲得的。對於成了家的人來說,這個最佳時間往往會被家務勞動侵占,有時還要被彼此不同的習慣、愛好分割。

事業上的“同心”,是夫妻設法把愛好與理想統一起來,如:把寫作當做兩人的同一誌向,或把科研當做兩人的統一攻關課題,這樣誌同道合的互助關係,有利於統一思想,統一時間,消除摩擦。

夫妻倆都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是我們所期望的,然而,在實踐中又往往難於做到,這就需要我們彼此犧牲一點,夫妻間不是按性別而是按才智,來確定誰當事業的攻關手,誰當助手。當助手的一方要做出一點犧牲,然而,這點犧牲卻能換得另一方事業上的成功。比如:魯迅在經濟拮據時,夫人許廣平曾想外出工作,但她和魯迅商量後覺得這樣做會影響魯迅的寫作,得不償失,便放棄了這個想法,甘做配角。

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一是強調自願,夫妻間在事業上不可強迫一方服從另一方,應體諒和理解彼此對各自事業的感情;二是強調合理,即在選定以誰為主時,要看其才華和事業上成功希望的大小,而不看性別和地位的高下;三是強調互敬,事業上的主從不意味著家庭地位的主從。隻有兩人互敬、互愛、互助,並且都有犧牲精神,家庭生活才會和美,事業上成功的步伐才會加快。

公司同事小王喜歡讀書,有時讀得入迷常把自己分工的家務給忘了,為此,妻子小嚴常有怨言。同小王不一樣,小嚴的讀書興趣淡薄,對縫紉、毛線編織倒很有鑽研。她認為興趣放在這上麵值得:一能美化生活,二能節約開支,比起丈夫那種“不能創造價值”的讀書要“實惠”很多。可是,對於小嚴的興趣,小王又不屑一顧,他認為青年人成天同針線打交道,未免有些“庸俗”。由於愛好不同,加上各自對對方的興趣又有看法,平時講話便很難投機,原先感情不錯的小兩口。漸漸口角多了起來。

生活中,像小王、小嚴這樣因為興趣愛好不同而鬧矛盾的夫妻也有不少。

從心理學角度說,興趣是人的一種積極的感情傾向。有的人愛好音樂,因為音樂能給他一種愉悅的感受。一件事物如果不能使人獲得快感,那就無論如何不能成為他的興趣所在。然而,同樣是音樂,有的人能聽得手舞足蹈,有的人卻不能獲得快感,這與各人內心需要的內容有關。

有的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如此,他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同數學打交道的時間不少於十二個小時,他的全部業餘時間幾乎都同數學做伴了,換句話說,事業興趣成了主導他生活的唯一興趣。

對於更多的人來說,除了工作以外,還有別的興趣內容。例如數學家蘇步青好讀古詩;建築學家李國豪喜愛騎自行車;曆史學家蔡尚思每天離不開冷水浴。業餘興趣的範疇極廣,內容可謂五花八門:

1.求知興趣,業餘時間好看書,尤其是文藝作品一類。

2.藝術興趣,喜歡聽音樂、畫畫、練琴。

3.實用興趣,鑽研縫紉、烹調、木工一類,以此改善生活。

4.娛樂興趣,好看電影、電視,喜歡集郵、旅遊或者打球、遊泳等。

生活中的夫妻,同行的不多,由於各人的具體工作不同,事業興趣的內容也不同。教師愛看書,演員好練功,這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從業餘興趣來說,夫妻雙方興趣類型完全相同的也不多。就像小王、小嚴夫婦,一個興趣在求知,一個興趣在實用,各有所好。即使都屬於實用型或娛樂型,也未必都對烹調或旅遊有興趣。

既然夫妻間興趣愛好的不同是常見的生活現象,那麼為此長籲短歎就不值得了。人們常說,夫妻間的牢固愛情要以誌同道合為基礎,而並不是以興趣愛好一致為前提。馬克思和燕妮曾對各自的興趣等問題做過這樣的回答:

問馬克思和燕妮:

您所珍視的品德?分別回答樸實和真誠;

您對幸福的理解?分別回答鬥爭和健康;

您喜歡做的事?分別回答啃書本和縫紉;

您所心愛的花?分別回答瑞香和玫瑰;

您所喜歡的顏色?分別回答紅色和藍色。

這對被列寧稱之為“偉大的情侶”的革命夫妻,在業餘興趣方麵也不一致,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融洽、和諧地共同生活,可見夫妻間僅因興趣不一而苦惱、焦慮是不必要的。但是,人的感情終究是在相互接觸和交流中得到發展和深化的。興趣愛好相近,共同語言比較多,有利於感情的發展。所以,夫妻間要采取積極的態度,使彼此的興趣愛好能夠協調互補。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關鍵就在於對彼此的興趣愛好要尊重、適應和誘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事業,都希望理想能夠實現,事業獲得成功,家庭美滿幸福。丈夫或妻子都希望對方能在事業上支持自己,或者互相競賽,互相幫助。事業心強的人,都希望對方做“賢內助”,把家庭生活安排得舒適、安逸,免除後顧之憂。

應該將家庭與事業統一起來對待,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夫妻之間要互相鼓勵。比如,丈夫可能正緊張地進行一項科研,回家的時間少了,當妻子的應該充分理解和支持,把家庭生活的擔子挑起來。丈夫也要體諒妻子既要工作又要顧家的難處,回家時,主動多做一些家務事,讓妻子騰出時間休息和學習。妻子的工作性質是晚班多,當大夫的也要充分理解,晚班可能比較辛苦,要盡可能在飲食、起居方麵多加照顧。夫妻都能這樣做,互相高興做對方的“賢內助”,使對方無後顧之憂,就會積為動力,各自在工作上取得成績,夫妻將更加恩愛,家庭將更加和美。

夫妻之間要經常相互溝通,業餘時間,多在一起,共同安排家務勞動,共同籌劃小家庭的建設,彼此談心,交流感情。

事業興趣是事業成就的可靠階梯。一個人事業興趣越強烈,他在事業上獲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對於愛人的興趣,不僅要尊重,還要適應。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的興趣愛好頗不相同。李清照好動,趙明誠喜靜;李清照喜歡下棋,並且規定輸了棋要填詞,趙明誠棋藝不高,填詞更不如妻子,但為了照應妻子的興趣,總是熱情相陪。每逢天下大雪,李清照即“戴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且“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這對趙明誠來說是一種興趣索然的苦差事。但他也能順情作陪。自然,趙明誠潛心於方寸之石的時候,李清照也能克製自己不去打擾他,並且經常找機會在旁邊觀摩學習,有時還會同趙明誠探討一番。由於雙方互相尊重、適應對方的興趣,他們之間的感情日漸加深,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千古名句,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她對丈夫的思念。

一位美國著名婚姻問題專家經過調查得出,即使在和諧的婚姻中,幾乎所有的夫妻都會不時產生單調感。此種單調感如不設法加以排除和克服,任其滋長積累的話,遲早會對婚姻關係造成損害。這位專家提出了幾點建議,可以幫助夫妻消除此種單調感,使雙方的感情更加密切。

1.嚐試偶然“小別”,“小別勝新婚”。

2.各自發展興趣愛好。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滿足伴侶情緒上的需要。

3.樂於聆聽伴侶的傾訴。這樣做除加強了彼此間的溝通,使雙方的精神及心靈的接觸增加外,同時能使對方被關切的心理得到滿足,得以抒發內心的感情。

4.柔情蜜意不可少。在兩人相伴的日子裏,舉手投足間都充滿了愛、親切與尊重。

5.共同進行一些活動。如粉飾屋子、布置房間等。

6.送給對方意外的小禮物。當你在商店看到對方心愛的物品,不妨破費一下,在對方渾然不覺的情況下秘密地給枕邊人一份小禮物。

當你的愛人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快或挫折時,你要穩定情緒,切不可發火,要安慰他,設法幫助他分析原因,“對症下藥”。要知道,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常出現,要學會泰然處之。

事業的目標不必過高,要力所能及,兩個人在追求彼此事業的同時,能夠享受到過程的其樂無窮和最終收獲的欣慰便好。

——搜狐網友大波與小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