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糖尿病患者的壓力調適(1 / 1)

壓力的應對策略,主要可分為問題取向的調適與情緒取向的調適兩大方向,分別敘述並建議如下:

1.問題取向的應對方式

是指以主動的態度來界定問題、評估、權衡各種應變的方案,並執行所選擇方案。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要努力以下四點:

(1)應該要盡可能多了解糖尿病:有的人覺得把健康問題交給醫師就好了。但是“不了解”其實是許多心理壓力的根源。許多患者會擔心疾病本身的預後,擔心對生活的影響、擔心各種並發症、擔心治療的副作用等。其中有些我們一旦了解才知道那些擔憂都是多餘,所謂的“智者不惑”就是這個道理。而錯誤的健康信念可能會讓我們的病情延誤,或是受到不正當醫療行為的欺騙而傷身傷財。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從各個方麵來了解自己的疾病。包括醫師、衛生教師等專業人員或是患者團體,自行讀書或是由因特網搜尋等等,從個人方便的渠道來獲得正確的糖尿病知識。

(2)為糖尿病來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們的生命因為糖尿病的加入而有了變化。比如說:要服用或注射藥物、飲食要定時定量、許多過去愛吃的美食要忌口、要戒煙戒酒、要強迫自己運動等。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我沒有空”、“太麻煩”、“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等等托辭就成為借口。但是我們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療當作是一場長期抗戰,沒有人是希望打敗仗的。可是一旦臣服在自己的惰性之下,也就是未戰先降了。事實上醫學的進步已經為我們配備了精良武器,隻看患者要自己掌握攻勢還是把主動權交到敵方(糖尿病)手中而已。

(3)讓親人和朋友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患者不需要隱諱自己的疾病,更不必把自己孤立於群體生活之外。糖尿病並不是什麼羞恥或見不得人的病。讓親人和朋友了解自己的病情,可以讓他們能體會並且支持自己為什麼在飲食、煙酒等諸多生活習慣必須節製,而不能“合群”,不夠“阿沙力”,也讓他們在自己發生低血糖等各種糖尿病相關急性病變時,能及時察覺並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與自己有血緣的親人(血親)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鼓勵他們一起來進行飲食控製、減重、運動、戒除煙酒等措施,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見第二章:糖尿病的預防)。如果親友不了解或對糖尿病有負麵的看法,我們要還要嚐試來教育、改變他們的觀點。

(4)參加糖尿病患者團體:患者可以視自己的生活空間和時間來參加糖尿病患者團體。患者團體是由糖尿病患者、親友、高危人群及義工和專業醫療團隊成員等共同組成。可以學習新知識與分享經驗、相互關懷與支持,使成員能有更好的護理能力。同時通過心理上的相互支持與集體認同,可以舒緩每一個成員的身心壓力。患者的力量也可以通過患者團體團結起來,向社會發出聲音以及爭取相關的社會福利待遇。

2.情緒取向的調適方式

是指當問題實際上沒有辦法改變的時候,個人使用的心理防衛方式。包括潛抑、抑製、合理化、反向作用、投射、理性作用、否定與替代等。情緒取向的防衛機製可以是意識層麵的,也可以是潛意識的。而采取什麼樣的調適方式,和個性格特征、宗教信仰與社會資源等有關。然而這些防衛機製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有害。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會傾向采取逃避或沉溺等方式以避免負麵情緒,但在糖尿病患者而言這反而會造成病情的延誤。

舉個故事為例:兩位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步治療後複診,醫師告知血糖控製理想,繼續治療即可。甲患者覺得很高興,因為通過藥物及非藥物治療,他的血糖值比剛診斷時好很多,身體的不適也改善了;乙患者覺得很沮喪,因為覺得他的糖尿病沒有辦法根治,這種每天服藥、飲食和生活習慣都要受限的苦日子必須持續一輩子。這兩位故事中的主角所麵臨的是相同的臨床情況,為什麼一個高興一個沮喪呢?我們知道對事物的看法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心情,也會影響結果。可以想見的,甲患者會繼續努力控製糖尿病,讓糖尿病成為他的朋友,把對他生命時間以及質量的影響減到最低;乙患者則可能之後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使得各種難以挽回的並發症提早發生。

積極開朗的心境並非“自我欺騙”,因為它確實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糖尿病患者應該避免陷入絕望、憂鬱或逃避。要鼓舞自己用正向的態度來麵對與糖尿病相伴隨的一切。生命的價值來自於積極麵對問題與解決問題。即使已經無法改變的情形,也能夠以開朗豁達的心情來接受。患者要學習與人分享、運用放鬆技巧、做好時間管理、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而最後的目標是,即使在糖尿病、某些並發症和相關治療的存在下,我們仍要活得有意義,活得自在而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