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地方篇(23)(2 / 3)

(四)新型金融機構健康發展

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按照一手抓促進發展力度,一手抓嚴格規範的原則推動全市小額貸款公司的籌建。全市首家小額貸款公司——簡陽融通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10年7月開業,截至2010年末,貸款餘額達1.0073億元。同時,農村金融體係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組建農村資金互助社70個。安嶽縣舒適村“村級發展資金互助社”扶貧互助基金質押貸款業務成為全省樣板,受到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同誌高度肯定。小額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社的快速發展,為進一步完善地區金融服務、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麵、改善和規範民間借貸行為以及緩解“三農”和微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引進江蘇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浪潮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到資陽開展業務,簽署了40億元租賃融資合作協議,發揮租賃融資周期短等優勢,實現租賃融資1億餘元。

四、金融業改革與發展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資陽順利完成大型銀行改製、地方法人機構改革等工作,成功引進了2家轄外股份製商業銀行,金融業改革與發展成效顯著。

(一)大型銀行改製工作順利完成

“十一五”期間,轄內大型銀行均順利完成改製工作。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銀行的資陽分支機構伴隨本係統的股份製改革,資產得到全麵清理,管理體製和機製得到全麵完善,風險防範和市場競爭能力獲得全麵提升。農業發展銀行、建設銀行的資陽機構由支行升格為分行。郵政儲蓄銀行資陽分行及其轄區各縣(區、市)支行於2008年先後組建運行。

(二)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資陽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簡陽、安嶽、樂至分別建立了縣級統一法人社;雁江區農村信用社改革合並建立為具有統一法人資格的農村合作銀行。地方法人機構改革取得了“三個第一”:全省第一家農村信用聯社,第一家農村合作銀行掛牌,第一個全麵完成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社體製改革。截至2010年末,全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5.4%,較“十一五”之初提高15個百分點,消化曆史掛賬1.76億元。

(三)成功引進股份製商業銀行

“十一五”期間,成功引進成都銀行在該市設立二級分行,成功創立資陽民生村鎮銀行並成為全國首批市級村鎮銀行4家之一。成都銀行資陽分行和資陽民生村鎮銀行分別於2010年9月和11月隆重開業,帶動了全市貸款淨增量的快速增加,全市競爭型金融服務體係初具雛形。

五、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間,資陽深入推進金融安全發展示範區建設,大力營造良好的製度環境、發展環境、信用環境。

(一)製度環境方麵

全市於2007年成立資陽市人民政府金融財貿辦公室,2010年更名為資陽市人民政府金融辦公室。建立了金融工作“六項製度”。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全市金融工作會議製度,對金融機構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通報表彰;建立每月一次的行長聯係會議製度,解決金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建立銀企對接會議製度,組織各金融機構人員強化對企業信用意識、財會知識、法律知識等方麵的培訓;建立行長聯係企業製度,實現重點企業與金融機構行長的“一對一”聯係;建立每月金融運行評比通報製度,充分調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建立向上級銀行彙報製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隊,每年向上級銀行業金融機構彙報工作,爭取政策支持。實行政府性存款與金融機構貸款總量和增量、重大項目優質貸款與中小企業貸款“兩個掛鉤”考核機製,每年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考核獎勵,調動各方信貸投放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