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的安胎
懷孕初期的安胎
安胎藥隻對少部分黃體素分泌不足的準媽媽有幫助,多臥床休息、避免性生活才是最好的安胎方式。
懷孕晚期的安胎
對於懷孕晚期的安胎,若早產跡象嚴重,醫生會要求準媽媽住院安胎。安胎的準媽媽要絕對臥床,連吃飯、排瀉都要在床上。除了臥床安胎外,準媽媽最重要的是要放鬆心情、不要緊張。據醫生觀察得知,準媽媽在睡覺時,因為身體、心情放鬆,子宮的收縮會較醒著時明顯減少,安胎效果會比較好,所以放鬆心情是最好的安胎方法。
提起佝僂病,人們總以為此病好發於嬰兒時期。其實不然,當孩子還在娘胎裏,就可能已發生佝僂病,醫學上把這種佝僂病稱之為先天性佝僂病。據國內某些地區的報告,先天性佝僂病的發病率高達50%以上。可見,預防佝僂病應從胎兒期做起。
在第8-10周時,胎兒的長骨骨幹開始骨化,這種骨化的進行,有賴於母體對鈣、磷和維生素D的攝取,尤其是在妊娠後半期,胎兒生長發育迅速,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量也相對較高。如果此時孕母體內維生素D和鈣量不足,即可影響胎兒的骨骼發育而發生先天性佝僂病。在妊娠期間戶外活動少、陽光照射不足、營養不良以及妊娠後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腳發麻和抽搐等低鈣症狀的準媽媽,胎兒也易患先天性佝僂病。
孩子出生後不久即出現佝僂病的症狀:生後2-3個月內前囟門特大、前後囟門通連、胸部左右兩側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麵,甚至發生低鈣抽搐。
先天性佝僂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怎樣來預防胎兒佝僂病的發生呢?
合理攝入營養
維生素D的來源之一就是食物了。準媽媽若營養不良或偏食挑食,就有可能影響胎兒對維生素D的吸收。因此,預防胎兒佝僂病,準媽媽必須經常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如魚、蛋黃、動物肝髒等。
一般從妊娠28周起每天服維生素D,如魚肝油及其製劑和鈣粉,直至孩子娩出,可以有效地預防先天性佝僂病的發生。
準媽媽在孕期內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鈣和其他營養素的食物。必要時服用維生素D製劑,尤其是在孕期有手腳發麻、抽筋等低鈣症狀者,更應注意補充維生素和鈣粉等。
多曬太陽
據調查,人的皮膚中有一種叫做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它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維生素D。因此,準媽媽必須常曬太陽,常做戶外活動,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消除疾病因素
如果準媽媽患有慢性腸道疾患、慢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等疾病,均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代謝。因此,準媽媽應當積極有效地治療這些疾病。
此外,有條件的地方,可測定血中鈣、磷含量,並算出其乘積,如果鈣、磷乘積小於20,則可預測胎兒將患佝僂病,準媽媽需及時補充魚肝油製劑,以起到預防胎兒佝僂病的作用。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像慢性輸卵管炎、輸卵管周圍粘連、輸卵管發育不良或先天畸形等等,受精卵在遷移的過程中出了岔子,沒有到達它應該去的地方,而是在別的地方停留下來,這就成了宮外孕,醫學術語叫異位妊娠。宮外孕可以發生在卵巢、子宮頸甚至腹腔,但90%以上發生在輸卵管。這樣的受精卵不但不能發育成正常胎兒,還會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爆炸。
輸卵管、卵巢這些地方的組織,不像子宮那樣結實而富有彈性,所以當胚胎慢慢長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將周圍的組織撐破,造成腹痛和大量出血,這就是宮外孕破裂。出血後,血液大量積存在腹腔裏,外表看不出來,很容易被忽略。不少人直到失血過多暈倒了被送進醫院時才發現。
準媽媽警惕宮外孕破裂
宮外孕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症,也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宮外孕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導致宮外孕發生的危險因素也受到人們的日益重視。正常情況下,卵子在輸卵管裏受精,然後由輸卵管遷移到子宮腔,在這裏安家落戶,慢慢發育成長,直至娩罕見的病,不會那麼倒黴,偏偏輪到自己身上。大約50個妊娠中,就會出現一位宮外孕。而且,近年來,國內外報道,宮外孕的發生率增加了4-6倍。專家認為,這與女性不節製地做人工流產有關。人工流產導致子宮內的創傷,胚胎不易在宮內著床,而轉移到別的地方安家。另外,不潔的性生活也是原因之一。
準媽媽一定要當心下麵的情況:
停經:多數病人在發病前有短暫的停經史,一般來說在6周左右。但有的病人因絨毛組織所產生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以維持子宮內膜,或因發病較早,可能將病理性出血誤認為月經來潮,認為無停經史。
腹痛:為輸卵管妊娠破壞時的主要症狀,發生率很高,約為95%,常為突發性下腹一側有撕裂樣或陣發性疼痛,並伴有惡心嘔吐。刺激膈肌時可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當盆腔內積液時,肛門有墜脹和排便感,它對診斷宮外孕很有幫助。
陰道不規則出血:一般來說,呈點滴狀,深褐色,量一般不超過月經量。陰道出血是因子宮內膜剝離,或輸卵管出血經宮腔向外排放所致。腹痛伴有陰道出血者,常為胚胎受損的征象。隻有腹痛而無陰道出血者多為胚胎繼續存活或腹腔妊娠,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