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
維生素C的生理功能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是白色有酸味的物質,為人體所必需的,由於它具有防治壞血病的功效,又被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主要功能是對酶係統具有保護、調節、促進和催化的作用。維生素C可以提高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有利於組織創傷口的更快愈合。維生素C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的生成,提高機體對外來和惡變細胞的識別和殺滅,它也參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保護細胞,保護肝髒,也具有解毒的作用。維生素C能保證細胞的完整性和代謝的正常進行,能促進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謝,延長肌體壽命,可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促進鐵的吸收,對缺鐵性貧血有輔助作用,可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病和動脈硬化,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的沉積。維生素C能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生長,防止牙床出血,也能增強肌體對外界環境的應激能力。
維生素C的攝入量
維生素C是人體需要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成人每日供給80-90毫克能夠滿足需要,準媽媽在此基礎上需要在增加20-40毫克。即準媽媽維生素C的攝入量每日為100-130毫克。
準媽媽缺乏維生素C的危害
維生素C對胎兒的骨骼和牙齒發育、造血係統的健全和機體抵抗力的增強都有促進作用。如果準媽媽在孕初期嚴重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流產,還可使準媽媽得壞血病,甚至可引起胎膜早破和提高新生兒的死亡率。
維生素C的來源
含維生素C最多的食物是新鮮蔬菜和水果。青椒、韭菜、菠菜、芹菜、花椰菜、甘藍、白菜、豌豆苗等綠色蔬菜以及芒果、柑橘、石榴、草莓、楊桃、木瓜、橘子、獼猴桃、柚子、櫻桃、山楂等水果都含有較高的維生素C。
維生素C在所有維生素中最不穩定。在儲藏、加工和烹調時,容易被破壞,並且是水溶性維生素,易被酶氧化和分解。水煮、烹飪、受熱和光照都會降低食物來源中維生素C的含量。蔬菜一旦切開,維生素C就開始損失。蔬菜水果不宜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以免破壞維生素。水果果皮中含有更高的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能吃的盡量連皮一起吃。
維生素D
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陽光中能夠自行產生,對於骨骼和牙齒的健康至關重要。缺乏維生素D,人體將不能形成或維持堅固的骨骼。鈣是促進骨骼發育以及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質,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缺少維生素D鈣會大量的從糞便中排出。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有抗佝僂病作用。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磷的吸收和骨骼中鈣的沉積,還可促進腎小管對磷的再吸收,減少尿中磷的損失,並與甲狀腺激素等共同調節機體內鈣、磷的代謝。
準媽媽缺乏維生素D的危害
維生素D能夠促進膳食中鈣、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鈣化,妊娠期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準媽媽骨質軟化,初期表現為腰背部、下肢不定期疼痛,嚴重時可引起骨軟化、骨折等現象。可造成胎兒及新生兒的骨骼鈣化障礙以及牙齒發育出現缺陷。
準媽媽如果嚴重缺乏維生素D,還可使嬰兒發生先天性佝僂病。對於準媽媽來說,單純靠曬太陽獲取維生素D是不夠的,尤其是孕期在冬季的準媽媽,需要注意飲食的補充。但是,過量服用維生素D,可引起嬰兒高鈣血症和維生素D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維生素D的來源
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均較低,含量高的有海魚、動物肝髒、豆類、蛋黃、奶油等相對較多,瘦肉和奶中含量較少。
妊娠3個月以後,如果維生素D缺乏嚴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加服鈣劑和魚肝油。
維生素D的攝入量
維生素D的每日攝入量不應超過10-15微克。如果攝入過高會出現食欲減退、口渴、惡心、嘔吐、煩躁、體弱、嬰兒和兒童生長緩慢,成人體重下降等症狀。因為照射陽光可促進維生素D,準媽媽最好每日有1-2小時的戶外活動。
維生素E
維生素E的生理功能
維生素E是一種非常強的抗氧化劑,能夠抑製脂肪酸的氧化,減少脂褐質(老年斑)的形成,有延緩衰老的作用,還能抵抗自由基的侵害,預防癌症和心肌梗死的發生,對心髒和血管的健康尤其重要,大量攝取維生素E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
維生素E還對肝細胞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對皮膚也很有益處,有利於保持免疫係統的健康。維生素E在人體內儲存的時間較短,在光照、熱、堿和鐵等微量元素存在的情況下容易氧化,因此有必要定期攝入。
準媽媽缺乏維生素E的危害
維生素E供應不足,男性不育,女性不孕,嚴重者會患肌肉萎縮症、神經麻木症等,也會引起各種智能障礙或情緒障礙。
維生素E的來源
食物中的維生素E在一般烹調情況下,損傷不多,但在高溫加熱時會使其活性降低。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有葵花籽油、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植物油。堅果類食物,如核桃、葵花子、南瓜子、鬆子等含量也很豐富,一般為30毫克/100克。菌藻類食物如發菜、猴頭菇、木耳含量較多。動物類食品以蛋黃、蛤類的含量較高,此外,豌豆、花生醬、甘薯、蘆筍、菠菜和鱷梨等含量也很豐富。
維生素E的攝入量
我國居民目前烹調用油主要以植物油為主,因此不容易缺乏維生素E,但準媽媽仍應適量增加維生素E的攝入,
建議每天在10毫克左右。維生素E與適量的維生素C和硒一同攝入時,其吸收能力會有所提高。鐵攝入量較高時,維生素E的吸收能力會被降低。
維生素K
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
維生素K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屬於酮類的一種化學物質。維生素K的最主要功能是凝血作用,它參與很多凝血機製的調節,是對血液凝固起主要作用的物質,也是影響骨骼和腎髒組織形成的必要物質,可預防內出血及痔瘡,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維生素K存在於各種食品中,成人維生素K的來源一部分由腸道內的細菌產生;一部分來自於食物,在綠葉蔬菜和動物肝髒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因此常吃綠葉蔬菜的人可以滿足每日維生素K的需要。
準媽媽缺乏維生素K的危害
一些與骨質形成有關的蛋白質會受到維生素K的調節,如果準媽媽缺乏,可能導致孕期骨質疏鬆症或骨軟化症的發生,也可能造成新生兒出血疾病,如吐血、腸子、臍帶及包皮部位出血,嚴重的可導致顱內出血而發生生命危險。
此外,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很低,新生兒的腸道又無菌,不能產生維生素K,因此維生素K容易缺乏,導致出血現象的發生。所以在哺乳期,產婦應注意給新生兒補充維生素K,但必須在醫師的監護下進行,劑量過大可導致維生素K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