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送禮去(1 / 2)

最後姚海棠決定還是送吧,做為朋友言行雲送了,杜敬璋當然不能不送,莫明一想那就喬致安、齊晏以及普生器坊的劉羅生都送一套,這樣一來就不會讓人多生出什麼臆想來。

對於她這想法,青苗倒是舉雙手讚成的,隻是青苗說了:“姑娘,你的帖子可不能是一樣的內容,這樣顯得沒誠意。回頭這幾個人見了麵一看,喲,不但送的東西一樣,連帖子上寫的字兒都一樣,這姑娘得是多不願意花點兒心思啊!”

聽著青苗這番話,姚海棠就立馬不想送了,何必為難自己呢,寫一個兩個她拚湊得出來,要寫五個不同的,還是殺了她吧:“能不能讓別人寫,我實在不怎麼擅長寫這個。”

依著青苗對這幾個人的了解,很快就有了結論,她非常誠懇地說道:“齊大人和劉坊主那兒隨意點兒倒是不礙事,別人代寫也是可以的,可四公子和喬院長那兒,等閑的可騙不過他們那心眼兒,您還是老實點自己想著比較好。”

也是啊,那倆人心眼多得跟篩子似的,誰能騙得過他們倆:“算了,既然要寫那就都我自己寫,反正甭管好壞都不能賴我手藝差、學問淺。”

送給劉羅生和齊晏的是天然居的大掌櫃,而太平裏那三位,還得等安豐回了再去,畢竟安豐現在也是有頭有臉了,雖是行商,但三省水運是領了差的,這就是那傳說中的“官商”了。不過每年要納不少稅,稅收比其他普通行商可就要重得多了,享受了高規格的待遇,自然就要多付出一些。

幾日後安豐到京城時,姚海棠還在忠字營裏的守備司院兒裏給鼓啟靈,安豐去送瓷器時,首先自然要送到和園去:“不過青苗,喬院長和言公子誰先送誰後送?”

“喬院長那兒我去送吧,我和那邊怎麼也要更熟一些,四公子和言相爺都是重規矩的人,你可得謹守規矩一星半點兒也別落下。”青苗殷殷地叮囑道。

“成,那我們一道走吧。”

但是青苗卻答:“喬院長這時不在府裏,在太平院呢,你趕早趁言公子下朝了再去送。按規矩,去送物件,四公子那兒會留你飲茶,既然是送四公子的,四公子必會回個條兒給你,拿了條兒才能離開。”

到底還是青苗更熟悉京城王候門裏那些規矩,安豐卻是山野之民,雖然這些年沒少和官麵兒上打交道,但和王候門裏的規矩是不一樣的。一一提點了後才青苗才讓安豐出門去,而青苗則拿了東西直接去太平院。

別的衙門直接送東西進去會被太平院盯著,太平院也有言官盯著,可青苗自然有不被盯的法子。

卻說安豐到了太平裏,問明了和園的方向後,便有個衛兵一路送他到和園:“安大先生,這裏就是和園了。”

“謝過小哥。”安豐說謝時自然而然地遞了張銀票過去,遞得不著痕跡,那衛兵自然就笑納了。

那衛兵走後,安豐整了整衣著,這才捧著裝了帖子的匣子上台階去:“在下安豐,代姚東家來投帖子。”

和園門口並不設侍衛,隻有倆門房從裏邊出來,看了一眼說:“是天然居的姚東家?”

“正是。”

門房連忙轉身去喚了管事來,管事接了帖子說道:“公子晨起正在練劍,你先進了飲茶,待公子看過了再說。”

跟著那管事進了門房不遠處的客間兒裏,安豐坐了沒多久後就有人來喚他:“安先生,公子請先生過去。”

“這……”安豐有些局促不安了,來和園來太平裏都沒事兒,可要猛然間去見皇子,這安豐有些受不了,而且青苗也沒說會見到四公子,所以安豐一時間沒了主意。

他畢竟出生山野,規矩也是這兩年才漸漸學會的,與人交往也是在尋徑園裏一點點向杜和學來的。讓一升鬥小民直接去見國家未來的預備繼承人之一,安豐覺得自己可能會失儀。

來人卻是陳平益,眼看著安豐在那兒坐立不安,便出聲說道:“安先生不必多慮,公子請安先生過去,也不過是問問姚姑娘近來可好。安先生隻管去,旁的不必太過在意。”

沒法兒不在意啊,安豐捏著一手心兒的汗跟著陳平益到了杜敬璋園子裏,杜敬璋這會兒已經收了劍在那兒坐著飲茶。安豐一見想也不想就先跪倒了,陳平益連忙扶了他起來小聲說道:“安先生,無罪之人不跪拜,你趕緊起來,隻深揖便可。”

這會兒安豐也早亂了,他沒見過出身這麼高貴的,雖然這些年走南闖北,可這一下不是沒半點兒準備麼。好在這兩年也有些曆練,冷靜下來後深深一揖道:“草民安豐見過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