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相送別(1 / 2)

京裏的官員王候們自然有他們要操心的事兒,而姚海棠也有她自己要費神的。

因為開春不用操心水運的事兒,事情都已經和水務司那邊商議妥當了,安豐談了個不錯的價兒,賬麵上的銀錢就多了起來。等到姚海棠把該鏨好的那幾十柄劍都處理了,安豐這才跟姚海棠談。

等到知道自己有多少銀錢了,姚海棠渾沒在意,現在她體會到了一句話:“銀錢多了就是一堆數字,先把廬山那邊弄好了再說吧,學堂的事兒你上點心,是托管在當地的學堂,還是另建都由你決定。”

按姚海棠的意思辦學堂才是好的,可這時代辦學堂麻煩,而且三省的水運驛站都在繁華之所,那裏本身就學堂林立,再自己辦學堂也是個浪費的。

“是,那今年就主要把廬山那邊辦好,再加上南山窯和天然居,姑娘也不用愁下邊兒的生計。隻是姑娘過幾天就得回四方堂去了,一應事務我也沒處請教去,姑娘看今年還要不要做點兒別的營生?”安豐是想手上的銀錢放著也是放著,不如用來做些其他的事。

可姚海棠不這麼想:“不用了,樹業有專攻,我不擅長的不了解的,我不會去做。當初水運也是杜……杜和做起來的,我接手也沒管過全是你在忙和著。這些年勞你奔波忙碌,也該讓你們都安閑安閑了,你和青苗也都老大不小了,各自操心操心自己的終身大事,人生有限,錢卻是掙不完的。以咱們這有限的人生來拚掙不完的錢可不必要,還是想想怎麼過好自己的日子吧。”

其實她就是怕樹大招風,眼下她已經很紮眼了,幸好這時候得離京,要不然這風口浪尖兒上,她就得待得風中淩亂了。

這些日子杜敬璋和她一塊兒鏨劍,兩人也甜蜜到了一定程度了,再下去就得膩味,雖然杜敬璋未必會覺得膩。可姚海棠覺得甜蜜過頭了,這樣的甜蜜往往會讓她覺得有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隱藏在背後,隨時就可能轉喜為悲。

現在的情況就是慧思公主走了,整個京城不安穩的因素都被杜敬璋暫時穩住了,皇帝在那兒立他的儲,各家公子爭鬥也無妨天下大局。這爭大位嘛,哪一朝哪一代都是有的。

臨到回四方堂時,杜敬璋送她到了城外,一路打馬慢慢行著,最後杜敬璋說道:“海棠,這一回四方堂你可能就要很久才能到京中來了。”

“我不來京城,你就不會來四方堂啊!”姚海棠如是答道。

“自然會來,隻是不如眼下方便,這京城一天都能變幾回,現在不太放心。”杜敬璋就是在煩,皇帝這時候把立儲的事提出來,明顯也是在趁他沒走,讓他把亂象平了。

等他真出征了再提這事兒,皇帝會覺得太麻煩,太亂,皇帝這是在借他的手穩局,而皇帝則穩坐在龍椅上,冷眼旁觀著這些個兒子們的反應如何。

“你也是操心勁的,那我先回四方堂,得了空閑我就來京裏。不要再胡亂安排,別以為我不知道,這近一年待在京城全是你安排的。從最開始來京城的原因,到後來劍客們來求劍,全都是你安排好的。”姚海棠是有時候糊塗,可別當她真傻,她可能會晚一點知道真相,但不會不知道。

她這話說得杜敬璋眯眼一笑,迎著陽光側臉望著她道:“嗯,隻怕這段時間我也沒工夫安排了,你自己在四方堂多注意著些,別給自己惹事。”

瞥了他一眼,姚海棠說:“這話應該你自己留著,在京城好好待著,別一天到晚給自己惹事!”

比起惹事來,杜敬璋比她厲害多了。

兩人分手後,杜敬璋遠遠地看著她,直到她消失在了視線裏才掉轉頭返回,自這時起神色就冷峻起來。快到城門外時,身邊忽然躥出幾個黑衣人來:“公子。”

“去告訴你們喬院長,可以著手辦了。”杜敬璋說罷進城,當這座京城裏沒有了姚海棠,他就告訴自己心腸可以硬一點,手段可以狠一點,就像是從前一樣。

當然,姚海棠想不到杜敬璋把她送回四方堂有這樣的考慮,她隻高高興興地一路回了山上。等進了四方堂的山門,頓時間就發覺有點兒不一樣,她在交換名牌時被人用非常不友善的目光打量了。

按說這是不可能的,姚海棠當即也沒有問看守山門的人,而是一路奔回留雲樓去,然而迎接她的卻是緊閉的留雲樓,不是預想中最壞的一片狼藉,也不是預想中最應當的蕭素撲著上來抱著她歡快地笑,蔣先生在一邊含笑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