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為器流光溢彩,這是東朝人對金銀器的印象,姚海棠看著整幾箱子金銀器構思圖案花紋時,總支著下巴覺得自己應該顛覆這個印象。其實金銀器也可以古樸深厚,和粗瓷大碗那種略帶粗糙的古樸感不同,金銀器是厚重華貴。
不拋光再加做舊一下,基本上金銀的那種明晃晃、暴發戶的感覺就會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一種……像王安石那句詩一樣,應當是“寶鬢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不吐不露不紮人,清清然自有一番風韻。
“很好,就這樣,既然是金秋還得扣題。做皇帝的最希望什麼呢,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名垂青史……”姚海棠這麼一想就有主意了,以這些為寓意的吉祥花紋實在太多了。
如碗盤可以用五穀豐登、瑞雪兆豐年、瓜果滿園香、山河社稷圖一類的圖案,如筷子則雕成行雲行雨的瑞獸,這樣一來皇帝肯定得歡喜得很。
三大箱……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還不能假手他人,姚海棠每每拿起鏨刀時就有些無奈,她怎麼就給自己找了這麼一樁事兒。等她把那三大箱金銀器鏨好了,時近立冬,天漸冷起來了,滿城的葉盡是金紅之色。
至於主題,她還沒讓開始呢,既然要請皇帝來吃,當然得吃這主題的第一頓才是。不過招貼畫兒是早就貼出去了,俗話說得好,光麵兒人情誰不會做!
“青苗,哪天立冬來著?”姚海棠對一年四季的節氣可不太了解,好在東朝也是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氣的名稱都差不離,要不然現在問都不知道怎麼問。
“後天,十月初六,姑娘問起節令做什麼?”姚海棠忙,青苗就陪著她忙,不但是裏裏外外的事兒,還包括忙和自己的婚事。
“那咱們就後天請皇上吃飯吧,冬至大節,想請也請不著。現在說是立冬,卻正是秋意正濃,滿城金黃的時候,說是金秋也正是時候。”東朝的京城倒不算太過北方,倒有點兒像現代的南方,一般來說是春秋長冬夏短,直到十一月中旬都仍舊是一片金秋之氣。
“是,天然居都已經準備好了,姑娘要的食材也都備下了,宮裏頭還得姑娘自個兒去請,至於公子、公主們,比四公子長的您要自個兒登門去請,比四公子幼的下個帖子就成。”青苗說罷就自發自動去給姚海棠備帖子,至於內容寫什麼合適,青苗覺得還是自己來比較妥當。
既然是正正式式的請客吃飯,那就不能像從前那樣寫帖子,隨是一句詩兩句話都成,正式的帖子姚海棠連格式都不清楚!
請人倒是不難,姚海棠這幾個月也和公子、公主們混得挺熟了,麵兒上大家還真是親親熱熱的,至少當著皇帝的麵,大家都挺和睦。私底下見了麵也都彼此笑臉相迎,甭管有仇還是有怨,公子們也不至於衝著姚海棠來了。
——很明顯,是慧思公主那個大大的教訓在前邊兒做前車之鑒,後邊大家也沒誰再動這心思。慧思公主可以說是自取滅亡,但她的那些門客和根係都被裏裏外外涮了個幹淨。
大家都知道這是皇帝在集權,慧思公主在朝中暗裏結黨營私,做了皇帝最不能接受的事兒,但是杜敬璋的手段實在過於狠厲,大家夥兒談到這事時都是一句話:“待一塊兒長大的況是如此,可見到他對麵兒去不是個事,動了他的人那就真是個大事兒了。”
到了宮裏,姚海棠把來意跟皇帝一說,皇帝就樂嗬嗬地看著她,說道:“行了,去準備吧!”
說實話,姚海棠沒想到這件事能這麼順利,她以為怎麼也要說說因由。或許是看出了她的疑惑,皇帝遂又是一笑:“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話換個立場來說也是一樣,天下也無不是之子女。他們縱然偶有失誤,隻要不到倫理綱常上,朕何嚐舍得。”
這句話是姚海棠從前勸杜敬璋的,輾轉來去還是到了皇帝耳朵裏,不管怎麼知道的,總是讓皇帝聽了耳順得很,所以答應起來自然也爽快得很。
看著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姚海棠莫明地生出一絲悲意來,這皇帝雖說很多時候挺不是東西,可人之將死不免悲切。皇帝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已經在做最後的安排了,但是這天下隻怕除了她和皇帝自己外,沒人相信皇帝真的會就這麼去……
皇帝就像那說狼來了的孩子,幾年前就說了命不久,結果幾年來一直活得頂好頂好,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捉鱉,這精神頭誰相信他會死啊!
“皇上……”
“該喚朕父親,三書六禮都過了,隻等老四回來迎娶,海棠……”皇帝忽然喚了姚海棠的名字,這自然讓姚海棠心裏一驚,接著又聽皇帝說道:“緣何不願老四擔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