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識之士所說的那樣,當時的中國“不貧於財,而貧於才”,當時中國被欺壓的局麵正是這樣造成的。李四光也深深地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多年奮鬥在求學的道路上,不管為此付出多少代價也時時想著要為祖國的強盛貢獻力量。
日本造船
“長江兩岸,船隻、軍艦往來頻繁,然而沒有一隻是由中國製造的。”
雖然,李四光得到了被保送日本的名額,但是也隻能夠享受到留學學習的費用。家境貧寒的李四光在通往日本的輪船上,因為沒有錢買鋪位,隻好白天窩在底艙,晚上在船頂過夜。不料,他因為受到風寒而大病一場,又因為沒有錢治病而落下了一生都不能吃肉的毛病。
然而,盡管吃了這麼多苦,李四光還是因能夠被送往日本留學,能夠實現自己學習造船專業而感到高興和激動。
到了日本後,李四光接觸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造船學習,在那裏,李四光依然是嗜“學”如命,一心想要早點為祖國造船事業貢獻力量。
在日本,李四光生活、學習了7年,而且還在那裏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
然而,他很快發現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可供造船的鋼鐵,仍然不能夠造出自己國家的輪船。在無奈和痛苦後,他思考良久,終於決定到英國去學習地質、采礦,以便能夠找到可供造船的礦藏和掌握勘探的技術;而且在他在日本的研究和學習後,他也對地質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更加深了他探索地質構造奧秘的迫切願望。
就這樣,李四光又走上了到英國學習地質專業的學習道路。
英國找礦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第二年爆發了辛亥革命,他參加了漢口保衛戰,接著又被選為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部長。然而,就當李四光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辛亥革命失敗了。於是,李四光毅然繼續踏上“科學救國”的道路。
在意識到中國沒有可用來製造輪船的鋼鐵後,李四光毅然離開了日本,因為他要轉赴英國學習找礦、勘探技術。
然而,留學英國的生活更加困難,不斷上漲的學費使李四光難以生存,以至於他不得不利用假期的時間到礦山上去做礦工。
但是,即使是這樣,他也並沒有放棄和疏忽學習。在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的6年時間裏,李四光學習刻苦,不僅專業學科成績突出,還利用課餘時間熟練地掌握了英語這門語言,並且先後獲得了伯明翰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不料,像前赴日本留學時候落下病患一樣,在英國的學習生涯的最後階段,李四光因為寫畢業論文,腿上長出了一個膿瘡,但是沒有錢進行醫治,更沒有時間上醫院,最後,他自己用刮胡刀片將它刮掉,卻留下了一個大疤,落下了前赴英國找礦學習的痕跡。
畢業後,一身本領的李四光被英國一家礦山公司高薪聘請,雖然當時的李四光很缺錢,但他卻不缺報國的誌向。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該公司的聘請,毅然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邀請,踏上回國貢獻自己力量的航程。
在李四光心中,要想救中國就必須要有科學,隻有科學技術才能夠改變中國弱小、貧困的麵貌。而他也正是這樣做的:從小山村走上小學堂,從小學堂走上日本,接著又踏上英國的校園。雖然為此付出了難以計數的代價,但是李四光不辭辛苦,依然奮鬥著,樂在其中,因為他一心在祈盼為祖國貢獻力量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