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含笑榮登國家最高科技獎(1 / 1)

2004年秋天,經過專家實打驗收,世界夏玉米畝產記錄又創新高——“金海5號”玉米畝產1146.74千克。而為這一“金海5號”玉米育種的竟然是一位農民,名叫翟延舉。

翟延舉,女,1961年5月出生於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街道後鄧村一個窮苦農民家庭。一直以來,他都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後一直務農,是一個真真正正來自農村的農民科學家。然而,或許正是這樣,她才更懂得農民“豐收”的心聲。

培育出高產量良種

“金海5號”玉米畝產1146.74千克,成功打破塵封15年的世界夏玉米最高記錄。

自從和“金海”牽手,翟延舉就兢兢業業、不分晝夜地奮鬥在培育良種的第一線上,而且每年都有新收獲。

1996年,翟延舉培育出了“金海1號”玉米良種,然後又相繼推出“金海2號”、“金海3號”、“金海4號”。9年以後,翟延舉培養出的“金海5號”畝產到達821.56千克,“金海6號”畝產達到822.36千克。接著,“金海5號”不斷變化攀升,在1999年的時候達到畝產963.08千克,2000年的時候下降到畝產951.67千克,後又上升到畝產1036.7千克,到2004年的時候攀升到了1146.74千克,榮登世界夏玉米畝產最高峰。

期間,翟延舉還引進、培養出了許多優良的小麥種子,比如說1999年,“萊州137”畝產773.8千克,創我國北方冬小麥最高紀錄;2003年,又培養出畝產656.56千克的“超級小麥濰麥8號”;2004年畝產662.3千克的“山農4133-2”等等。

技術高超,眼力好

熟能生巧,每日的接觸已經使她和玉米“不分你我”。

翟延舉在長期與玉米打交道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培育出的良種讓人不禁叫好,不僅如此,她還練出了讓人驚訝的好眼力。

在一次外出學術交流中,麵對一株玉米新品係,翟延舉隻是看了幾眼就馬上說出了該玉米種的親本組合,讓人不禁稱讚,而且她還說出了這株玉米的主要特性,令在場的教授驚歎叫絕。

其實,翟延舉擁有的好眼力完全是她無盡付出後所得到的回報。每天,翟延舉都要親自觀察、栽培、試驗玉米種,不管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不管是普通日子還是喜慶節日。在翟延舉心中,每時每刻想的都是“良種”、“高產”、“豐收”。

2004年,翟延舉憑借“金海5號”榮獲了“最會種玉米的農民女科學家”的我國最高科學獎。當她走上人民大會堂領獎台的時候,翟延舉有許多話似要噴薄而出,然而當溫家寶總理將獎狀頒給她的時候:“你是‘金海5號’的育成人,是農民出身,幹得不錯,繼續努力,祝賀你。”她的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話:“謝謝總理。”

其實,在翟延舉心中,她更喜歡接受“農民”的稱號,她更喜歡人們叫他“農民”。就像她所說的那句話:“我是一個農民,不能夠被稱為科學家。”

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心態,才使翟延舉不斷地為農民付出、不斷地為農民挑戰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