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黃州府黃岡縣有一個汪秀才,身在黌宮,家事富厚,家僮數十,婢妾盈房。做人倜儻不羈,豪俠好遊。又兼權略過人,凡事經他布置,必有可觀,混名稱他為汪太公,蓋比他呂望一般智術。他房中有一愛妾,名曰回風。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更兼吟詩作賦,馳馬打彈,是少年場中之事,無所不能。汪秀才不惟寵冠後房,但是遊行,再沒有不帶他同走的。
一日,汪秀才領了回風來到嶽州,登了嶽陽樓,望著洞庭浩渺,巨浪拍天。其時冬月水落,自樓上望君山,隔不多些水麵。遂出了嶽州南門,拏舟而渡。不上數裏,已到山腳。顧了肩輿,與回風同行十餘裏,下輿謁湘君。祠右數十步榛莽中有二妃塚。汪秀才取酒來與回風各酹一杯。步行半裏,到崇勝寺之外,三個大字,是“有緣山”。汪秀才不解,回風笑道:“隻該同我們女眷遊的,不然何稱有緣?”汪秀才去問僧人,僧人道:“此處山靈妒人來遊,每將渡,便有惡風濁浪阻人。得到此地者,便是有緣,故此得名。”汪秀才笑對回風道:“這等說來,我與你今日到此,可謂僥幸矣。”其僧遂指引汪秀才許多勝處,說有軒轅台,乃黃帝鑄鼎於此;酒香亭,乃漢武帝得仙酒於此;郎吟亭,乃呂仙遺跡;柳毅井,乃柳毅為洞庭君女傳書處。
汪秀才別了僧人,同了回風,由方丈側出去,登了軒轅台。憑欄四顧,水天一色,昀為勝處。又左側過去,是酒香亭。繞出山門之左,登朗吟亭。再下柳毅井,旁有傳書亭,亭前又有刺桔泉許多古跡。正遊玩間,隻見山腳下走起一個大漢來,儀容甚武,也來看玩。回風雖是遮遮掩掩,卻沒十分好躲避處。那大漢看見回風美色,不轉眼的上下瞟覷,跟定了他兩人,步步傍著不舍。汪秀才看見這人有些尷尬,急忙下山。將到船邊,隻見大漢也下山來,口裏一聲胡哨,左近一隻船中吹起號頭答應,船裏跳起一二十彪形大漢來,對岸上大漢聲喏。大漢指定回風道:“取了此人獻大王去!”眾人應一聲,一齊動手,猶如鷹拿燕雀,竟將回風搶到那隻船上,拽起滿篷,望洞庭湖中而去。汪秀才隻叫得苦。這湖中盜賊去處,窟穴甚多,竟不知是那一處的強人帄的去了。淒淒惶惶,雙出單回,甚是苦楚。
〖=D(〗〖=〗
〖=S〗
汪秀才眼看愛姬失去,難道就是這樣罷了?他是個有擘劃的人,即忙著人四路找聽。是省府州縣鬧熱市鎮去處,即貼了榜文:“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銀百兩。”各處傳遍道:“汪家失了一妾,出著重賞招票。”
從古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汪秀才一日到省下來,有一個都司向承勳,是他的相好朋友,擺酒在黃鶴樓請他。飲酒中間,汪秀才憑欄一望,見大江浩渺,雲霧蒼茫,想起愛妾回風不知在煙水中那一個所在,投袂而起,亢聲長歌蘇子瞻《赤壁》之句雲:“渺渺兮予開,望美人兮天一方。”歌之數回,不覺潸然淚下。向都司看見,正要請問,旁邊一個護身的家丁慨然向前道:“秀才飲酒不樂,得非為家姬失去否?”汪秀才道:“汝何以知之?”家丁道:“秀才遍榜街衢,謁不知之!秀才但請與我主人盡飲,管還秀才一個下落。”汪秀才納頭便拜,道:“若得知一個下落,百觥也不敢辭。”向都司道:“為一女子,直得如此著急?且滿飲三大卮,教他說明白。”汪秀才即取大卮過手,一氣吃了三巡。再斟一卮,奉與家丁道:“願求壯士明言,當以百金為壽。”家丁道:“小人是興國州人,住居闔閭山下,頗知山中柯陳家事體。為頭的叫做柯陳大官人,有幾個兄弟,多有勇力,專在江湖中做私商勾當。他這一族昀大,江湖之間各有頭目,惟他是個主。前日聞得在嶽州洞庭湖劫得一美女回來,進與大官人,甚是快活,終日飲酒作樂。小人家裏離他不上十裏路,所以備細得知。這個必定是秀才家裏小娘子了。”汪秀才道:“我正在洞庭湖失去的,這消息是真了。”向都司便道:“他這人慷慨好義,雖係草竊之徒,多曾與我們官府往來,上司處也私有進奉,盤結深固,四處響應,不比其他盜賊,可以官兵緝拿得的。若是尊姬被此處帄了去,隻怕休想再合了。天下多美婦人,仁兄隻宜丟帀為是。且自暢飲,介開無益。”汪秀才道:“大丈夫生於世上,豈有愛姬被人所據,既已知下落,不能用計奪轉來的?某雖不才,誓當返此姬,以博一笑。”向都司道:“且看仁兄大才,談何容易!”當下汪秀才放下肚腸,帀開暢飲而散。
次日,汪秀才即將五十金送與向家家丁,以謝報信之事。就與都司討此人去做眼,事成之後,再奉五十金,以湊百兩。向都司笑汪秀才癡心,立命家丁到汪秀才處聽憑使用,看他怎麼作為。家丁接了銀子,千歡萬喜,頭顛尾顛,巴不得隨著他使喚了。就向家丁問了柯陳家裏弟兄名字。汪秀才胸中算計已定,寫下一狀,先到兵巡衙門去告。兵巡看狀,見了柯陳大等名字,已自心裏虛怯,對這汪秀才道:“這不是好惹的。你無非隻為一婦女小事,我若行個文書下去,差人拘拿對理,必要激起爭端,致成大禍,決然不可。”汪秀才道:“小生但求得一紙牒文,自會去與他講論曲直,取討人口,不須大人的公差,也不到得與他爭競,大人可以放心。”兵巡見他說得容易,便道:“牒文不難。即將汝狀判準,排號用印,付汝持去就是了。”汪秀才道:“小生之意,也隻欲如此,不敢別求多端。有此一紙,便可了一樁公事來回複。”兵巡似信不信,分付該房如式端正,付與汪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