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機會無處不在。隻有願望沒有行動,隻能做一個“空想家”。
做一位創造機會的大師
機會女神前額上長著頭發,但腦後沒長頭發。如果你能夠抓住她前額上的頭發,就能夠抓住她。
幸運之神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它會光顧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但如果她發現這個人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她時,就會從大門裏走進來,然後從窗子裏飛出去。
美國運輸業巨頭、著名企業家科尼裏斯·範德比爾特在汽船行業看到了機會。他認定自己要在汽船航海方麵發展事業。他的這一決定讓家人和朋友感到十分震驚。他竟然放棄了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到當時最早的一艘汽船上去當船長,而年薪僅為1000美元。當時,利文斯軟和富爾頓已經取得了用汽船在紐約水麵上航行的專有權。但範德比爾特認為,這項法令不符合美國憲法的精神。他一再要求取消這個法令,並最終獲得了成功。不久以後,他擁有了一艘自己的汽船。
在當時,政府為往來歐洲的郵件要付出大筆補貼,然而,範德比爾特卻提出願意免費送郵件並承諾更好的服務。這一要求很快就被接受了。靠著這種方式,他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客運與貨運體係。後來,他預見到,在美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鐵路運輸將大有可為。於是,積極投身到鐵路事業中去,為後來建立四通八達的範德比爾特鐵路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約翰·洛克菲勒在石油行業預見了機會。他注意到,這個國家的人口如此眾多,卻隻有極少數人在用電燈。這兒石油儲藏非常豐富,然而由於冶煉加工方法十分原始,產量非常低,而且使用起來也不安全。
他先是找到一個合夥人——與他共同工作過的維修工塞繆爾·安德魯。到了1870年,利用合夥人發明的新的冶煉加工方法,洛克菲勒開始冶煉出第一桶石油。由於質量好,生意很快紅火起來。後來,他們又增加了一個合夥人,名叫弗萊格勒。
但是過了不久,安德魯表示,他對現狀不滿,希望退出合夥關係了。洛克菲勒問他:“你想要什麼作為補償呢?”安德魯漫不經心地將要求寫在一張紙上:“100萬美元。”不到24個小時,洛克菲勒就將這筆錢遞到安德魯手中,然後說:“你隻要100萬美元,而不是1000萬,要價真的不高。”
在短短20年中,這個固定資產隻有1000美元的小冶煉廠滾雪球般迅速成長為一個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總資產達到了9000萬美元,股票價格也升至每股170美元,而公司的市場價值則高達1億5千萬美元。
一位拉丁作家曾經說過:“機會女神前額上長著頭發,但腦後沒長頭發。如果你能夠抓住她前額上的頭發,就能夠抓住她。然而,如果被她掙脫逃走的話,即使女神之王宙斯也無法將她捉住。”洛克菲勒和安德魯之間的強烈對比,不就是這句話所揭示的道理嗎?渴望成功的人們,要學會自創機會,隻要自己努力,無論處在如何艱難的情況下,都會有機會光顧,助你一臂之力的。
比爾·蓋茨能獲得轟動全球的巨大成功,也得歸功於他的自創機會。
11歲的時候,蓋茨進入西雅圖湖濱中學學習。此時計算機才剛剛興起,喜歡數學和自然科學的蓋茨很快就迷上了計算機。
1971年,蓋茨和好朋友保羅·艾倫盯準了計算機的巨大的潛力,籌辦了一個公司,他們四處招攬生意,很快就接到了一筆為市政府設計一個交通數字軟件的業務。他們就把公司取名為交通數據公司,這個公司在這項業務中獲得了2萬美元的贏利。這樣一來,蓋茨更加堅定了向計算機進軍的決心。
1973年,蓋茨被哈佛錄取,學的是法律。但對於他來說,進入哈佛僅僅是為了聽從父母的意願而已。在這所世界名牌大學裏,蓋茨仍然在盤算如何用計算機掙更多的錢。
1974年,蓋茨盯上了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問世的機遇。微型計算機的問世,可以使他長期以來致力研究的計算機編程技術派上用場。因為個人電腦的誕生,必然要配備一種微處理器,而這種微處理器又需要有一種簡單的語言命令,這正是蓋茨和保羅所擅長的。
機不可失,他們馬上聯係電腦的發明人埃德·羅伯茨,謊稱他們已經研製出了一種BASIC語言程序。
其實蓋茨和保羅當時並沒有研製出任何語言程序,他們隻是不想讓這樣的機會溜掉。為了真正擁有這種語言程序,他們開始付諸行動。從那一天開始,直到以後8個星期的時間裏,蓋茨和保羅不分晝夜地在計算機房裏工作。
有付出就有收獲,經過蓋茨和保羅的艱苦努力,BASIC語言程序終於誕生了。到2月底,研究工作全部結束,一切準備就緒,保羅親自帶著研究成果,前往羅伯茨所在的微型儀器遙測係統公司與羅伯茨進行談判。最終,保羅擔任羅伯茨所在公司軟件部經理的職務。
蓋茨念完哈佛大學二年級課程後,急不可待地踏進了羅伯茨的公司。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讓他如魚得水,開始了他真正的計算機軟件開發生涯。
機遇麵前,先下手為強
時機的顯露常常是朦朧而模糊的,惟有目光敏銳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拓展事業的絕好機會。
機遇就是機會,它是一個公司無形的資產,非常具有誘惑力。誰搶先一步抓住了機遇,就抓住了賺錢門路,抓住了成功的機會。
每一次商戰機會,都伴隨著一定的時效性,所以一旦發現這樣的機會,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它、利用它。因為,機會對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差異隻在於快慢。誰快,誰就先得益,反之,就會兩手空空。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商戰中,老板總是感覺到,機遇總是那麼來去匆匆,一閃即逝。商戰機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便無法補償,無法追回。
《韓非子》中有一則故事,描寫了鄭國一個商人由於不懂搶時間的道理,把一樁好買賣白白丟掉的經過。它從反麵論證了“商貴神速”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了緩慢拖遝的嚴重危害。一次,一位鄭人去離家較遠的集鎮上賣豬。當他走到鎮上時,已是紅日西墜、暮色蒼茫了。恰好有一個收購毛豬的商販見到他趕著一群豬走到店門前,心想買豬的生意來了,如能馬上做成這筆生意,明日就能趕回家中,還誤不了早市去販賣。豬販子急忙找到賣豬人進行洽談,哪料想賣豬人見有人來買豬,卻生氣地嚷起來:“你好不懂事,我從很遠的地方來這裏,天又這麼晚了,哪裏有功夫和你說話呢?”說著狠狠地瞪了豬販子一眼。豬販子再三央勸賣豬人:“生意人的目的是為了成交買賣,哪裏還分天色早晚!”但鄭人毫不理會這一套,氣呼呼地把豬趕進了客店。結果,一樁到手的生意硬是讓他給推出去了。至於豬進了店需要花費多少店錢和飼料,他壓根兒也沒想一想。
做生意的目的,是為了盡快把商品推銷出去,加速資金周轉,多賺錢。拖延一天時間,就會多占壓一天資金。商品長期壓在手中,資金則會減少生息。鄭人由於時間觀念淡漠,不了解時間在經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會用時間去實施競爭戰術,他甚至抹煞了時間和經營的關係,把賣豬與時間早晚對立起來,就這樣,找上門來的買賣被他攪黃了。
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意人是絕不會這樣愚蠢的,他們把爭取時間作為取勝的一大法寶,故事中那位豬販子似乎很懂得快購快銷可以盡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點買進,就可以趕早市,等於爭取了一天時間,也等於資金周轉加快了一天。利潤率與資金周轉成正比,周轉快則利潤率就高,加快一天周轉,就等於多賺了一天的資金利息。快購快銷具有推動資金增值的神奇力量。
上麵提到要快速抓住有利的銷售時機,對生意人來說就是一種機遇。機遇是喬裝的財神,它會迎麵而來,也會擦肩而過。要覺察它,卻不是那麼容易,必須培養敏銳的洞察力,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準確地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