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抓住機遇的靈感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每一絲靈感,你將受益無窮。
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力等待自己去開發,對於生活中突發而來的靈感不要忽視它。抓住它,很可能就是獲得成功的一次機會。
美國有位叫米曼的女士發現,她穿的長筒絲襪老是往下掉。如果是逛公園或去公司上班,絲襪掉下來是多麼尷尬的事,就算偷偷地拉上也不文雅。這種困擾,其他婦女也一定會遇到,於是她靈機一動。
她開了一間襪子店,專門售賣不易滑落的襪子用品。襪子店不大,每位顧客平均可在1分半鍾內完成現金交易。米曼目前分布在美、英、法三國的襪子店多達120多家。
碰到襪子往下掉的女士許許多多,但能夠觸發靈感而想到開一間襪子店,解決這小小尷尬的人卻寥寥無幾。
可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每一絲靈感,你將受益無窮。看看茱迪的故事,你會更加相信這一點。
1980年7月,茱迪失業了,她是兩個十多歲女兒的母親。她離了婚,沒有固定收入,加上她中學還未畢業,又沒有一技之長,怎麼辦呢?
茱迪先投身地產業。但她選在了地產業最不景氣的一段時間入行。結果失敗了,但她沒有氣餒。
籌足旅費後,她帶著兩個女兒返回她們的出生之地夏威夷。
回到夏威夷,因為要找尋一件衣裳,既要有夏威夷寬裙那麼舒服,款式又要適合參加非夏威夷人的聚會。於是她四處搜尋,但結果發現這種夏威夷寬裙隻有一個尺碼,它們的花樣看來很相像,並無特別與眾不同的設計。加上都是用夏威夷的印花布縫製成,對於用來參加其他夏威夷色彩不濃的社交場合,就一點也不適宜了。
靈感出現了,茱迪決定動手設計與眾不同的裙子。她買了一塊帶“美國本土”色彩的花布,然後縫製一條有花邊的寬裙。她把這條裙裁製得寬鬆合身,既舒服,又不失線條美。結果自然是非常引人注目。
她房東的妻子非常喜歡這件寬裙,於是就請萊迪為她縫製一條。
茱迪說:“當然可以,不過我要先替你量尺寸。”
女房東非常驚異:“度身縫製寬裙?一條為我度身而做的夏威夷寬裙?”
茱迪答:“當然啦,我擅長為人縫製度身定做的夏威夷寬裙,袖子依手臂長度而縫,肩膀的寬鬆也會按你的身形而做。”
勿庸置疑,這在製造和設計是一大突破。
當茱迪想起做夏威夷寬裙時,她問了自己4個問題,以測驗一下想法是否會成功。
第一個問題是:它是否實用,能否滿足人們的需要?茱迪知道夏威夷寬裙是極其實用的,因為任何大小尺碼的女士都可以穿。就算過胖的人穿上了,身材也會被掩飾得天衣無縫。
第二個問題是:它可以做得更美觀嗎?茱迪想,當然可以,這種寬裙可以做得更時髦,可以有美國本土禮服那麼多款式,這裏加多一塊,那裏修窄一塊,加層花邊等。
第三個問題是:它可以做成有別於其他的式樣嗎?茱迪認為隻要不用夏威夷的印花布,而改用美國本土流行的布料,這種寬裙就可以用來參加非夏威夷式的派對了。
第四個問題是:它是否比市麵上所出售的更佳,可獲優質標誌?這些夏威夷寬裙不但實用、美觀、與眾不同,而且比市麵所售的,無論在手工和款式上都更為物有所值。於是萊迪就以100美元開業了。
現在萊迪一個月就能生產一百多件衣裙,她將辦公室設在一間170平方米的大屋,裁剪師和縫製師都在家裏工作,大大節省了營業開支,財源滾滾而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靈感其實就是敏銳的洞察力,而且,機會隻有通過敏銳的洞察力進行捕捉,才能變成一個人成功的條件。
廣東華視廣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光鬥,在當初組建信華廣告公司時,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窮的老板:一無流動資金,二無專業人才,三無固定客戶。
他覺察到,廣告需要的是電子傳媒和萬眾矚目,而重大的曆史事件和社會活動對廣告這兩方麵的要求都能滿足,觀眾注目率幾乎達到100%,可稱得上是創造新聞的最佳時機。所以,他在苦苦尋找這樣的機會。
1992年3月22日晚,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中國為澳大利亞發射第一顆通信衛星。一直在積極尋找機會的李光鬥立刻注意到,澳星發射現場沒有廣告,這可是做廣告的最佳時機。
1992年11月7日,北京的各大報紙出現了《澳星發射現場首次招攬廣告》的新聞。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熱烈響應: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這些國內名牌企業紛紛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了讚助廣告的決定。廣告正是由李光鬥任職的信華廣告公司全權代理。
12月14日,五糧液、萬家樂、小霸王等廣告簇擁著的“澳星”,與長征二號火箭徐徐對接,廣告也伴隨著這一個曆史性的鏡頭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電視上,以及各種傳媒中。海內外報紙對首開航天廣告先河的“澳星”發射現場廣告大肆報道,議論紛紛。李光鬥和他的廣告公司一舉成名。李光鬥終於成為一個名滿國內的廣告人。
每個人都有靈感,如果能運用敏銳的洞察力,透過現象找到切入點,就能將靈感變為成功。
並不是隻有那些擁有超人的能力、非凡氣質的人才可以獲得成功,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關鍵看你對生活的態度,做個有心人,抓住生活中的靈感,平凡的你同樣可以獲得成功,不妨試試看。
機會源於思考
許多人就是運用聰明的頭腦及長遠的經濟眼光,比別人搶先一步戰領了市場,才獲得成功的。
你是否比別人搶先一步,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並及時地抓住了它。如果是這樣,你就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成功機會。
杜邦公司的化家專家羅伊·普蘭克特作了一項實驗。實驗結束之後,打開試管,裏麵一無所有。他感到不解,稱出試管的重量,卻意外地發現重量增加了。“為什麼呢?”
他找出答案,發現了奇妙的透明塑膠。
遇到無法理解的事情時,多問“為什麼”,仔細想一想,你可能會有偉大的發現。
一位年輕的英國人到祖母的農場度假。他倚著一棵蘋果樹。任自己的思緒漫遊。一個蘋果掉到地上。
“蘋果為什麼會掉到地上?”他問自己,“是地麵吸引蘋果,還是蘋果吸引地麵?萬物相互吸引?其中是否存在某種定律?”
他就是牛頓。牛頓比常人多想一步,運用思考的力量找出答案——蘋果和地麵相吸引,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
1986年,日本一位18歲的少年繼承父親的製麵事業。父親病重無法工作,少年獨力維持家計,養活6個弟弟、3個妹妹及雙親。他不但製麵,還負責賣麵。
20歲時他愛上了一個女孩,女孩的父親不願意女兒嫁給製麵的少年。於是,他改行從事珍珠買賣,並不斷追求新的專業知識。
一位大學教授告訴他一項未經證實的理論:“珍珠的形成,是異物如砂粒進入珍珠貝,珍珠貝才會分泌珍珠的成分,將異物包裹起來,形成珍珠。”
少年聽了非常高興。他想:“如果我將異物植入珍珠貝體內,就會有人工飼養的珍珠產出了。”實驗成功了。他成為日本知名的大企業家。
另外一個與珍珠有關的故事,發生在年輕的美國人約瑟夫·高登史東身上。他在愛荷華州的農村挨家挨戶推銷珠寶。
有一天,他得知日本生產美麗的人工養珠,品質良好,價格比天然珍珠低很多。
約瑟夫“看到”了大好機會。雖然時值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和妻子艾莎還是變賣了所有家當飛往東京。他們見到日本珍珠販售協會的主席北村,提出在美國銷售日本人工養珠的計劃,要求北村提供首批價值10萬美元的寄賣品。這是一個大數目,尤其在不景氣時。但是,7天後,北村答應了。
那批人工養珠銷售一空,高登史東獲得高額利潤。幾年之後,他們決定經由北村的協助,自己設立養珠場。他再度“看到”別人視而不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