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深。博,是知識基礎;精,則是知識支柱。現代管理活動對各類領導人才的知識精深度,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過去的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觀念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取代這種舊觀念的,應是“多招鮮,吃遍天”的新觀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學曆”、“複合型”領導人才。
(3)活用。領導人才建立最佳知識結構,必須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多方麵、多角度地積累各種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不斷活用書本知識。
2.不同領域的人才要有不同的知識準備
個人目標不同,事業領域不同,所需要的知識也就不同。
如果你期望在工商業領域取得成功,那麼首先需要有比較精深的工商實業專門知識以及廣博的一般性知識,這是在商業界發展所必須的基礎。其次,由於工商實業競爭非常激烈,更新發展十分迅速,所以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較強的洞察力、操作力、預見能力和決策能力,以應對千變萬化的競爭環境。如果進入了經營管理階層,則更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此外,廣泛的社會交往無疑會對你的事業大有幫助,你會得到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多的合作者。麵對激烈的競爭和變幻莫測的市場,除了要具有精深的知識、高超的技能和廣泛的社交外,還需要有頑強的意誌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作保證,這往往能在危機麵前或其他關鍵時刻幫助你堅持下來,承受住巨大的壓力。
如果你想在學術界取得更大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對所從事的學術領域有非常專深的知識,在有關學術問題上有自己獨創性的見解,這就要求你必須在智能培養方麵投入更大的力量。
如果你想在政界取得成功,擔負起國家和民族的曆史責任,則對你的個人素質更要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良好的身體條件當然必不可少,從品性方麵來看,道德品質顯得尤為重要。在政界發展,人品好壞是人們首當其衝考慮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如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頑強的意誌力,以承受波折和壓力。在智能因素方麵,從知識結構來講,政治家需要有較寬的橫向結構,相當廣博的基礎知識;從智力結構看,觀察力和記憶力對政治家最為重要,這有助於你更清楚地認識發展環境,並儲存大量有用的信息;從能力結構來看,預見能力、決策能力和組織能力最重要;另外,表達能力對政治家來講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同組織能力一樣,是政治家的重要能力要求。
一般來說,那些擁有膚淺的、一般知識的“百事通”都不會發大財,因為平常通用的學問在現實的商業社會中並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豐富的經驗和從中學習到的學問才是特殊知識。因此要做到:
(1)和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接觸;
(2)學習專業集團的成功經驗;
(3)利用公共圖書館等獲得最新情報及知識;
(4)接受特別訓練課程。
不要因為你已經熟知這些道理而放棄,行動才是關鍵。
3.不同層次的職位要有不同的素質要求
無論哪一類別的領導人才,都可分為高級、中級、低級三個層次。一般認為:高級領導人才應具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決策水平,能夠高瞻遠矚地對全局事態作出科學的判斷,從而據此製定有關的戰略方針和政策、策略。中級領導人才應具有較強的處事能力和組織能力,善於處理較複雜的上下級縱向關係和部門之間的橫向關係,能夠準確領會上級意圖,並將上級意圖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貫徹計劃,交給基層單位付諸實施。低層次領導人才應具有較高的辦事效率和解決繁瑣問題的能力。
讀書是提高你知識水平的一條捷徑,因為你可以學習那些經過千百人試驗和創造出來的東西,而不用再去重複它們的創造過程。同時,讀書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涵養,具備領導者的素質。當然,前提是你所讀的書必須是真正有用的書。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首富,最近又躋身世界十大富豪之列。他坦言自己是依靠知識來來掌控和管理他那巨大的“王國”,推動它的發展的。他告訴年輕人:知識決定命運。他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但每晚睡覺前都要看書;並且這個習慣從不輕易間斷。他比較喜歡科技、曆史和哲學的書籍,對網絡資訊也比較感興趣。那麼,日理萬機的他又是如何安排時間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李嘉誠坦言:他每天清早不到6點就起床了,打高爾夫球運動一個半小時;白天工作、開會;晚上睡覺前是鐵定的看書時間。
李嘉誠先生尚且如此好學,我們又當如何?
再來看一則與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有關的故事。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路,是學生中的“七十二賢”之一,以勇武剛直、擅長治政而聞名。但是,他在成為孔子的學生之前,根本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問子路:“你愛好什麼?”
子路回答:“我愛好長劍。”
孔子搖了搖頭,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說,你是個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學好問,成就將不可限量。”
子路理直氣壯地說:“南山上的竹子,本來就直挺挺的,用不著矯正。砍來當箭用,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來,本質好就行了,勤學好問有什麼用呢?”
孔子進一步解答道:“不錯,竹箭是可以射穿犀革。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裝上鋒利的金屬箭頭,將會射得更深啊!”
子路聽了,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說:“我很願意接受您的教育!”
孔子還說過這樣一條做人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隻要你願意學,機會多的是。為人處世中,願意學習和不願意學習,其結果大不一樣。有的人先天條件好,因而自得其滿,這些人往往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