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創始者——克洛
世上沒有任何事能取代“堅定”;隻有“堅韌”和“決心”方是無敵的。
朋友,你吃過麥當勞嗎?你知道麥當勞的創始人是誰嗎?你了解麥當勞為什麼在全世界有這麼大的市場空間,這麼光明的發展前途嗎?了解雷·克洛的創業史你就會明白這一切。
雷·克洛的創業很有傳奇性,它向人們證明:關於抓住機會的人最可能成功。這樣的人獨具慧眼,一個買賣,一筆交易,一項工作,一頓飯的機會,都不會輕易放過而不加利用。
克洛在高中二年級休學離校後,在幾個旅行樂團裏做過鋼琴師,在芝加哥無線電台做過音樂節目導播,在佛羅裏達推銷過房地產,還在中西部賣過紙杯。他知道失敗的滋味。“在佛羅裏達的房地產熱潮消退之後,我徹底破產了,“他回想”,我沒有大衣,沒有外套,連副手套都沒有了。我在冰冷的街道上駕車回芝加哥,到家之後我已凍成冰棒,滿懷失意,一文不值。”
克洛在1937年開始自己做生意,擔任一家推銷混乳機小公司的頭頭。混乳機是一種能同時混合拌勻五種麥乳的機器。1954年,他在加利處福尼亞州聖伯納地諾城發現了一家小餐廳,老板是麥當勞兄弟——馬克和狄克,他們要買八架機器。沒有人買過那麼多,克洛決定親自去看看麥氏兄弟的工作。他到了聖伯納地諾城,馬上看出麥氏兄弟已經踏進了一座金礦。……顧客們為了能買到他們的牛肉餅而不惜排隊搶購。
克洛問麥氏兄弟為什麼不多開幾家分店,狄克搖搖頭,指著附近小坡上,“看到上麵那幢房子嗎?”他說,“那就是我的家,我喜歡那邊。如果我們開了連鎖餐館,我們就永遠不會有閑暇回家了。”
1、聰明人處處都有機會
克洛看到他的機會來了,而且立刻把握住。麥氏兄弟很快就答應給他經銷權在全國各地開分店,條件是抽取5%的利潤。克洛專心致誌地幹了起來。
他擁有的第一家麥氏餐館於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郊區開張。第二家在同年9月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弗列斯諾市開業,第三家,還是在這一年12月在加利福尼亞洲雷薩達市開業。後來增設分店的速度越來越快,到1960年,一共有二百八十家麥氏外廳分設各地。1968年前,每年大約有一百家陸續開張,以後更增加到每年二百家以上。
1961年,克洛以二百七十萬美元向麥氏兄弟買下主權——包括名號、所有商標、版權以及烹飪處方。自此以後,他跟這兩位兄弟彼此就很少聯絡。克洛說:“他們比我年輕,可是他們歇手了。我可不能拋錨,當你年輕的時候隻能奔,就得前進;到你老了,一停手就會僵化。”
雖然狄克和馬克是創始者,但是顯然他們不是屬於做大生意的人。
麥氏餐館需要雄心勃勃的人。雷·克洛已是董事長兼首席主管,六十九歲仍活躍一如往昔。他這樣說,“我們需要的是把全部力量投到事業中的人,如果他的野心僅止於養家活口,過得安適悠閑,麥氏餐館就是不需要他。”
也許甚至連年輕時代的雷·克洛——更不必提駕車回芝加哥時凍成冰棒、分文不名的雷·克洛——都夠不上今天麥氏餐館的要求。一公裏長的名單上排隊求職的人,都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淘汰。
“隻有有成功潛力的人才被錄取。”當人們詢問這種選取法有無標準的時候,公司負責人員告訴說沒有。“基本上,我們要的人是能與人處得來的人,”他解釋道,“可以說我們一心要找的人是推銷員而不是會計師或廚子。”
公司誇口說他們每家分餐館的主人都是了不起的知名人士,可能是誇張了一些。但平均年齡為三十五歲的麥氏公司餐館的主持人都是在另一行生意上有了相當的成就,銀行帳戶上的數字也很可觀的那一類。公司指出,一開始的現金投資要求,可以“嚇退那些能力不足或不合適的應征者。”
取得每一家麥氏的分餐館的經銷權(包括地租設備以及營養費用)要消耗十一萬到十二萬五千元,看主持人所需要的餐館大小及位置而定。其中大約六萬五千美元必須是現金,現款要由主持人自己的名義籌措,由公司選擇地點建造餐館。當主持人開始營業時,他要付給麥氏公司每月銷售額(扣稅後)——的11.5%——其中3%是服務費,8.5%是租金。
聽起來這是很苛刻的條件,但記錄顯示出,主持人還是大有賺頭。公司聲稱一家營業良好的餐館,在三到五年內就能賺回原來的投資額,以後每年稅前的利益可達到12%至15%。由於平均每家餐館每年營業額約為四十三萬至五十萬美元,這樣一個還算不差的主持人,每年可賺進五萬至七萬五千美元。
公司對好的主持人的一種獎勵方法是,當有銷售權空缺時,他們可以優先購買。有些主持人擁有四家、六家或者八家餐館,賺的錢堆得老高。雷·克洛估計約有六十到七十個主持人是百萬富翁。
最近一次在邁阿密海灘杜羅旅館中舉行的主持人會議上,一位衣著華麗的主持人妻子走向克洛,開始談起以前的日子,那時她每天要幫忙炸法式土豆片,突然她舉起一隻手指,上麵閃耀著一顆巨大的鑽戒。
2、堅韌和決心是無敵的
要想成功,不但要善於發掘市場機會,還要善於分析,評估市場機會,看它是否符合公司的經營目標,如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就要下定決心,不達目的勢不罷休。
麥氏公司需要獨立奮發的人才。但它不要太獨斷專行的人。公司的製度總是還必須遵守的。數年前,克洛把這種經銷方式稱做“美國式夢想的新實現”。問他這句話的意義時,他說:“讓我們麵對現實看一看,一切事情都和以前不同了。一個人不能像他父親那樣租個鋪子就開起雜貨店,他知道爭不過大超級市場的連鎖商店。但是這裏你辦得到,我們給大家一個自己開業的機會,不要一個冒全部的險。我個人的惟一要求是,要他們照我們的方法做法,因為這是個已經證實的有效方法。”
那好,就像克洛所說,讓我們也麵對現實看一看。麥氏餐館不隻是個賣吃食的店,它更是一個製度體係。它的食物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麥氏公司所鼓吹的牛肉餅——機器處理,四百九十八克重,九點八公分寬,煮熟了以後它會縮小零點陸公分厚,撥上七點八克的洋蔥,蓋上芥末泥蕃茄醬和一片酸黃瓜,全部塞在一塊十點八公分的牛肉餅也沒什麼兩樣。有一些麥氏公司的高級主管承認他們並不怎麼喜歡他們自己的牛肉餅。“如果你不透露的話,”一位說,“我承認我從來不吃。”法式炸土豆片是另一樣食物,大多數主持人說它最受歡迎。“毫無問題,法式炸土豆片是我們的王牌食物。”我請教一位我認識的專愛吃快餐的朋友,他證實這種說法:“對,我可以說麥氏餐館的法式炸土豆最好,它們比別家的稍微脆一點點。但是並不見得差太遠,大多數人分不出差別。”
如果大多數人分不出差別,那麼是什麼使得麥氏公司與眾不同呢?雷·克洛把他成功的秘方表示為——“質量,服務,清潔”——經常簡稱為Q·S·C。但是其他好公司照樣遵守這個信條。麥氏公司的最大勁敵是勃根牛肉餅店,他們也有勃根四大信條:質量、服務、清潔及禮節。
在觀察麥氏公司工作業務兩周內之後,人們到的結論是:使得麥氏公司與眾不同的原因是,麥氏公司把牛肉餅這一行業看得比其他公司要慎重得多,的確他們把它看得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