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轉型瞄準科技戰略研究

科技興省發展戰略的確立,標誌著江蘇社會經濟和科技進入協調發展的曆史新階段。對江蘇的科技情報事業來說,也是一個極好的曆史機遇,但同時麵臨諸多挑戰,最直接的困難就是以文獻加工整理、資料彙編為主體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科技的快速發展。要想搭上新戰略的“直通車”,就必須要轉變思路,擴大工作領域,特別是要建立起以科技戰略為重點的研究體係。在這樣的背景下,所領導毫不猶豫地作出迅速形成適應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研究能力的決定,立即組織研究人員參與《江蘇“科技興省”戰略與政策研究》這一重大課題。以此課題作為戰略轉折點不無道理,因為這個課題具有諸多優勢:一是以科技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情報所可以發揮在科技方麵的專長和積累;二是課題起點較高,是國家科委的重點課題,如果課題成功完成則情報所可以借此實現跨越發展;三是課題為多個單位聯合研究,可以在開展過程中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實現能力的較大幅度提升。

似乎正是為了這一轉身,曆史早就埋下伏筆:在作出科技興省戰略決策的前兩年,1987年3月,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體製改革的若幹規定》精神,情報所試行所長負責製,並在全所實行工作人員崗位聘任製;1988年,正式實行所長負責製,試行分類管理、課題核算的承包責任製。這一改革,使得情報所活力進一步釋放,為研究工作創造了良好環境,奠定了良好基礎。

立足優勢創新戰略研究思路

目標和任務都已確定,但真正要想幹起來談何容易!由於情報工作長期以文獻收集加工為主,在研究方麵積累有限,導致人員少、經驗少、條件少。如何按時完成課題任務,並以此為基礎形成自己的研究能力?所領導帶領幾名業務骨幹創新思路,堅持拚想法、拚資源、拚作風。

拚想法,就是以新思路來完成任務。科技興省戰略是一個全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時間短,研究的人也少,如何克服以往粗放經營的發展方式,需要有新思路,出新招,因此,新的想法是完成課題的關鍵。

拚資源,就是要充分發揮情報所的文獻資源優勢,不僅要依靠現有的國內文獻,更要發揮情報專長,盡量多地查找國外文獻,在文獻中找思路,充分借鑒他人的做法。

拚作風,就是要勤奮工作,多花時間思考,多花時間研究文獻,多花時間分析問題,不僅以時間來彌補不足,更要以時間來超越。

事實證明,在這樣的思路下,課題任務出色完成,而“拚想法、拚資源、拚作風”也成了情報所特別是戰略研究部門的傳統,每逢大的研究任務,無不是依靠這三點順利完成。

成果豐碩實現華麗轉身

江蘇“科技興省”戰略與政策研究為全麵貫徹實施“科技興省”戰略決策提出了總設計和係統實施方案的建議,為省委、省政府有關“科技興省”的重大工作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製訂提供了科學依據。課題來源於國家科委和江蘇省科委,在全國首先推動了以《江蘇省科技進步條例》為標誌的地方科技進步法的研究和以《江蘇省科技進步監測指標體係》為標誌的區域科技進步監測與綜合評價研究。

這項以研究科技發展戰略為內核的省級區域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戰略大型軟科學研究,在兄弟省市和國家有關部門與學術界產生了顯著影響。課題於1991年12月完成,1992年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江蘇連續發布江蘇省“八五”期間“科技興省”戰略實施方案、《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和《關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通知》,科技興省戰略的實施開始納入法製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