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星際塵埃的溫度(1 / 1)

生命的起源是大家最常談及的話題之一。科學家們對此有很多猜測,除了影響較大的生命化學起源學說,即認為生命是由地球早期物質長期化學演變逐步進化而來的觀點外,還有一些人認為,地球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星際塵埃。

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利用射電望遠鏡,首次在星際塵雲中發現了水、氨和甲醛,後來又發現了丙炔腈、甲醇和甲基乙炔等。迄今,已經得到證實的星際分子共有130多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有機分子,包括生命所必需的複雜核糖分子,如醛糖、乙烯基乙二醇等。

科學家們在對采自地球高層大氣的太空塵埃樣品進行分析後發現,這些星際塵埃大部分由矽酸鹽微粒組成,其中含有少量有機分子。有些塵埃微粒含有太陽係中極罕見的同位素,表明它們來自遙遠的其他恒星。在寒冷的宇宙空間,星際塵埃的溫度低達零下260℃。它們分散在空曠廣袤的太空中,是形成星係、星雲和所有宇宙天體的基本物質。

此外,科學家們通過對采自世界各地的上萬塊隕石進行詳細分析,發現其中大多含有核酸堿基、甲酮、苯醌、羧酸、胺與酰胺之類的有機化合物,有些居然包納了構成地球生命全部基本要素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以及構成活細胞脂肪主要成分的二羥基丙酮和甘油等。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形成了一個初步的共識,即生命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此,生命演化的曆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開始。

構成生命元素的氫是在距今約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強烈熱輻射中形成的,生命的主要物質碳、氧、氮、磷、硫、鈣、鐵之類的原子是在第一代恒星耗盡它們最後的氫燃料之後,在內核深處製造出來的。當恒星臨終時,通過劇烈的爆發,把這些元素送進太空,成為星際塵埃。

在星際環境中充滿了太空輻射和宇宙射線,會促成碳原子與氫結合,形成多環芳烴,而分子間的化學作用則將它們進一步合成為甲酮、腈、乙醚、乙醇、脂肪酸、單糖,甚至氨基酸和核酸堿基等更複雜的有機物質。因此,生命所需的幾乎每一樣東西在太空都已具備了。

星際塵埃進入太陽係後,將有機物質散播到彗星和小行星上,這些有機分子由彗星或隕石帶到地球,促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的產生和發展。

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科學家們派出“星塵號”飛船遠赴數億千米之外,首次利用特殊氣凝膠裝置獲取彗星物質和來自其他恒星的星際塵埃顆粒。“星塵號”成功返回地球,這些彗星物質和星際塵埃顆粒也許能夠告訴我們生命究竟起源自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