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軍事領導體製
隋朝軍權主要集中於中央,由皇帝親自掌握。尚書省下轄的兵部,為皇帝日常的軍事代辦機構。其最高長官為兵部尚書,下設兵部侍郎、職方侍郎、駕部侍郎、庫部侍郎及有關人員。
開皇元年二月,隋文帝在全國設十二衛府,即左右衛,左右武衛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領左右府,左右監門府和左右領軍府。左右衛掌宮掖禁禦,督攝仗衛;左右武衛府領外軍宿衛;左右武侯府掌車駕外出警衛;左右領左右府掌侍衛左右,供禦兵杖;左右監門府掌宮殿門禁及守衛;左右領軍府掌十二軍籍帳、差科和辭訟。左右衛、左右武衛和左右武侯各置大將軍1人,將軍2人,長史、司馬、錄事、功、倉、兵、騎等曹參軍,鎧曹、法曹行參軍各1人,行參軍左右衛、左右武侯各6人,左右武衛各8人。而左右領左右府、左右監門府和左右領軍府所置官員有所不同。
十二衛府所置大將軍上隸皇帝,下轄驃騎、車騎府,軍士稱侍官。驃騎府置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副職);車騎府置車騎將軍。其下又置大都督、帥都督和都督。這些軍將的官號、品級承襲西魏、北周,但有所變更。如大將軍降低二級,驃騎將軍降低二級半,車騎將軍、大都督、帥都督和都督均降低三級半。軍將數量有所增加,以利於皇帝控製軍隊,加強中央集權。
十二衛府統禁衛兵,其任務是禁衛京都和征討。驃騎、車騎府直接掌握府兵,屯於京城及各地要衝,拱衛首都。與十二衛府相對應的有東宮十率:左右衛率,左右宗衛率,左右虞侯,左右內率和左右監門率。
大業三年(607),煬帝改革十二府之製:左右衛改為左右翊衛;左右備身改為左右騎衛;左右武衛名稱如舊;左右領軍改為左右屯衛;增置左右禦;左右武侯改為左右候衛。是為十二衛。又改左右領左右府為左右備身府,左右監門仍承舊名,共十六府衛。
十二衛府如隋初,各置大將軍1人,將軍2人,總領衛府的指揮管理。他們上隸皇帝,下轄各鷹揚府(由各府原所領驃騎府、車騎府改組而成)。改左右衛所屬的三衛(親衛、勳衛、翊衛)為三侍。廢止原直閣將軍、直寢、奉車都尉、駙馬都尉、直齋、別將、統軍、軍主、幢主等官。十二衛軍士被冠以榮譽稱號:左右衛的軍士名“驍騎”;左右驍衛軍士名“豹騎”;左右武衛軍士名“熊渠”;左右屯衛軍士名“羽林”;左右禦衛軍士名“射聲”;左右侯衛軍士名“亻次飛”,總稱之衛士。每府大將軍以下人員基本如舊,惟增置護軍4人(後改為武賁郎將,並設武牙郎將6人為副)。左右侯衛增設察非掾2人,專管糾彈之事。
東宮十率也有部分改組:左右衛率改為左右侍率;左右宗衛率改為左右武侍率;左右虞侯開府改為左右虞侯率,並置副率。左右內率降為正五品,左右監門率改為宮門將,降為正五品。
大業九年(613),置左右雄武府,隸屬於左右備身府。招募百姓為驍果,置折衝、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統領。驍果在皇帝護從軍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