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在洛陽皇宮之中,收到了來自雁門的捷報,知曉劉備成功化解匈奴的攻擊,心中對劉備更為認可。
他坐在禦書房內,對身旁的張讓說道:“張愛卿,此次劉備於雁門立下大功,朕當如何封賞才好?”
張讓諂媚一笑:“陛下,老奴以為,劉備此功不小,當封侯以作嘉獎。如此一來,也可激勵更多臣子為陛下盡心盡力。”
漢靈帝聽後,微微點頭:“張愛卿所言甚是。”
次日早朝,金鑾殿內,眾臣齊聚。漢靈帝端坐龍椅之上,對張讓使了個眼色。
張讓會意,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高聲宣讀:“今有雁門之戰,劉備率部英勇抗敵,成功擊退匈奴,保我大漢邊疆安寧。
其功甚偉,特任命劉備為護匈奴中郎將,加封為宜城亭侯。
林鈺輔佐有功,任命為雁門郡丞。呂布等將士亦作戰勇猛,各有封賞……”
張讓話音未落,以袁家為首的世家大族陣營中便傳出反對之聲。
袁槐出列,恭敬地向漢靈帝行了一禮,而後說道:“陛下,臣以為此封賞不妥。劉備不過初入仕途,雖有雁門之功,然一步封侯,速度過快,恐難服眾。我大漢自開國以來,封侯之賞皆慎之又慎,還請陛下三思。”
盧植聽了袁槐之言,眉頭緊皺,上前一步反駁道:“袁太尉此言差矣。劉備於雁門之戰中,麵臨匈奴大軍壓境,處境艱難。
他與麾下將士拚死抵抗,又得林鈺謀劃、呂布相助,方得此勝。此等功績,封侯亦不為過。
且如今邊疆未平,正是用人之際,陛下此舉可激勵臣子奮勇殺敵,保我大漢疆土。”
袁槐冷笑一聲:“盧子幹,雖有戰功,然規矩不可廢。若人人皆因一戰之功便得封侯,那我大漢爵位豈不成了廉價之物?”
皇甫嵩也站了出來,大聲說道:“袁太尉,此乃特殊之時。匈奴屢屢犯境,若不重賞功臣,日後誰肯為陛下守土禦敵?
劉備於雁門,不僅是戰功,更是穩定了邊疆百姓之心。這其中的意義,不可小覷。”
袁家陣營中又有一人說道:“陛下,那林鈺不過一小小謀士,憑何得任郡丞?這等職位,當由我世家子弟中賢能者擔任才是。”
林鈺的老師蔡邕眼看有人攻擊林鈺,立馬站出來說道:“林鈺雖出身不顯,然其智謀過人。在雁門之戰中,多有奇謀良策,若不是他,劉備恐難以取勝。任其為郡丞,正是用人之長,為陛下效力。”
一時間,朝堂之上唇槍舌戰,爭論不休。漢靈帝坐在龍椅上,看著下方眾臣爭吵,心中有些煩悶。
他本意是重賞功臣,以顯皇恩浩蕩,卻不想引發了朝堂的紛爭。
張讓見勢不妙,輕聲對漢靈帝說道:“陛下,此事眾臣爭議頗大,不如暫且擱置,容後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