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於保持健康的重要性,我國古代就認識到了。因此,很早就有“養生莫善於習動”和“一身動則一身強”等一些俗語。這些俗語揭示了生命的一條極為重要的規律——動則不衰。運動和生命息息相關。一個人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經常運動、活動和鍛煉,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反之,也是一樣,如果長期隻是坐著,缺乏運動,那麼,這個人的健康一定會大打折扣。
據某項研究調查表明:至少有 6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並且城市中亞健康狀態的人的比例比鄉村、小鎮等明顯高出很多。那麼,導致亞健康狀態的原因是什麼呢?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的體力勞動日益減少,活動量也越來越少。現在許多家庭都已經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了;洗衣機、煤氣灶、電飯鍋、吸塵器,甚至機器人也進入了家庭,使人的運動越來越少。在生活中以車代步、以電梯代樓梯的人越來越多,從健康角度來看,這是非常不利的。它使得身體素質越來越弱,許多“文明病”逐漸增多,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中風、腰腿痛等患病人數不斷增加,患病年齡越來越小。現代醫學己把這些病歸類到“運動不足病”。認為缺乏運動是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狀態,應從加強運動鍛煉入手,就得有意識地、主動地進行運動,在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要盡量多地活動各個部位,如果一味地貪圖安逸享受,怕苦怕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懶得動手動腳,久而久之,四肢肌肉就會變得軟弱無力,骨骼就會疏鬆,各器官的功能也會退化減弱,多種生活方式疾病就會纏身。“用則進,廢則退”這就是生物學上的一條重要規律。也就是說,不管生活環境多麼的好,食物多麼的綠色和優良,不管休息得多麼充分,如果缺少了運動,健康仍然站在距離你遙遠的地方。
目前,人們健身、運動的熱情十分高漲,但健身一定要有科學的鍛煉方法。體形特征不同的人應該采取與之相應的運動方式,才能更利於自身的健美。
瘦弱、脂肪少、肌肉力不強、體力也不佳的人,往往內髒器官也不太健康。運動時,應該先慢慢鍛煉好基本體力,逐漸強化肌肉力量、持久力及身體柔軟度,再進行重量訓練、參加有氧運動、跳繩、遊泳等動態運動。瘦弱型的人要特別注意飲食,應多攝取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以增進內髒機能,增強肌肉力,還要多攝取維生素類食物。
看起來瘦弱,但卻有很多脂肪的人,肌肉力量和內髒器官的功能往往不強,體力不好。這類人適合的運動是步行、爬樓梯、跳繩、遊泳等能使脂肪燃燒的運動。飲食應該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甜食,少吃脂肪量高的食品,但要攝取高蛋白食品。
體重在標準體重範圍內,但其臂部、臀部以及腹部到大腿的脂肪超過標準人,隻要肌肉和關節沒問題,可參加任何運動,如:打球、遊泳、騎馬等,有氧運動更好。但如果平時不是經常運動,就不能突然地劇烈運動。應該在做每項運動前,先做做熱身運動和體操,強化肌肉力量。飲食上隻需注意營養均衡、適度攝食、少吃夜宵、不過量攝取含脂肪多的食物即可。
身上各部分皮脂厚度太厚,體重過重,幾乎沒有肌肉,骨骼支撐能力弱的人,爬幾級樓梯就會氣喘如牛。這類人應該多做有氧運動和多遊泳,可以消耗脂肪。常做靜態的伸展運動,以強化肌肉骨骼。還要提醒你的是由於肥胖者都有高血壓傾向,請在運動前先量血壓,並注意動作的正確性。但不要做過度激烈的運動,身體狀況不好就要停止運動,不可操之過急。飲食上絕不能過度節食,一天可吃 840~1260焦(200~300 卡)熱量的食物,以保證營養均衡。不能急劇減少糖分,以免血糖下降,增加空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