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為人願的事情,既不是自己主觀造成,也不是他人所致,碰上這樣的情況,往往無處找尋對此負責的對象,也無法責備什麼。就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汽車,碰上倒黴的天氣,或是擁堵的路況,再好的性能也無處釋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給事情找個借口,在不把自己逼得太緊的同時,也給他人一個台階下。這樣一來,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我們雙方都得到了安慰和解脫,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神勝利法。”
在人與人相互交往巾中,我們有時難免要借助借口來緩解一些突發的情況和不必要的尷尬。借口有的時候是關心對方、理解對方的一種表現,它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一門藝術,對人際關係的和諧大有裨益。
講一則寓言故事:
三隻老鼠一起去偷油喝。找到一個油瓶,三隻老鼠商量,一隻踩著一隻的肩膀,輪流上去喝油,於是三隻老鼠開始疊羅漢。當最後一隻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隻老鼠的肩膀上,不知道什麼原因,油瓶倒了,最後,驚動了人,三隻老鼠逃跑了。
回到老鼠窩,大家開會討論為什麼會失敗。最上麵的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下麵的第二隻老鼠抖動了一下。第二隻老鼠說,第三隻老鼠抽搐了一下,我才抖動的。第三隻老鼠說:“我因為聽到貓叫了一下,怕了才抖的呀。”“哦,原來如此啊!”三隻老鼠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都沒錯。
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確實時常發生,一件事情成功與否關係著很多個環節,而這件事情最終的不如意也不是一個人,或者一步路走錯而導致的。當一件事情不成功的時候,誰都不想主動承擔這一“莫須有”的責任,你是這樣想,別人也是這樣想的。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有的時候,把自己和別人的責任往其他地方推,就能獲得對方的好感。你想想,如果你做錯了什麼事,別人為你開脫,說這不是你的責任,你心理會不會覺得很欣慰?
在文學作品中,有個人是交際中的高手,他為人左右逢源,八麵玲瓏。他就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
韋小寶雖是個一字不識的小混混,卻能憑著他高超的口才,在各種場合中遊刃有餘地穿行。他既是康熙皇帝手下的第一紅人,也是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弟子兼青木堂香主,同時,他還憑口才成了邪教白龍教的白龍使。解析韋小寶的說話技巧,對我們的交際很有幫助。
康熙在五台山遭到九難的刺殺,是韋小寶奮不顧身擋在康熙身前才使康熙幸免於難,但事後韋小寶卻對康熙說:“其實,這尼姑一劍刺下來,你身手敏捷,自然會使一招‘孤雲出岫’避了開去。你跟著反手一招‘仙鶴梳翎’打在那惡尼姑的肩上,她非大叫投降不可了。不過,我深怕傷了你,一時糊塗了,隻想到要擋在你身前,代你受這一劍。皇上一身功夫沒機會施展,在少林和尚麵前出出風頭,實在可惜。”
小說中康熙在女刺客麵前的驚慌失措,本是一件沒麵子,不光彩的事情,但卻被韋小寶說成是“自己救駕讓康熙的武功沒有展示的機會”如此的美言。這種有功不居功為康熙留麵子的做法,就讓康熙非常高興。韋小寶給康熙找了借口,不僅讓皇上的龍顏保住,還有了一種自豪的風頭。怪不得康熙是如此器重韋小寶,就算是十惡不赦的罪名,也沒有將其殺害。
日常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有意、無意地用著這樣或那樣的借口。比如,我們到朋友或同事、同學家辦事,本來自己尚未吃飯,碰到對方正在吃飯,對方出於禮貌請我們一塊吃,這時很少有人爽快答應,總會說:“我剛剛吃過了。”或者說:“我還有其他事”而起身告辭。再比如,朋友來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茶杯,這時,你馬上會說:“不要緊,你才打了—隻,我愛人曾經打碎了三隻。相比起來,你的戰績平平。”這種幽默的借口,既打破了尷尬的局麵,也避免了對方陷入難堪的境地。
撇開道德的標準不說,借口就是一種智慧,隻要不是放縱別人去做壞事,或是違背倫理的事情,為自己為別人找借口,能算是一種善意的表現。這樣的借口,是給對方的一個安慰,一次解脫。這樣,做事的顧慮也就沒有了,何不為一件美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