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好話經過腦,心直口快是缺點(1 / 1)

盡管心直口快反映了人們心地坦誠、為人正直的美德,但心直口快的人還是容易傷和氣,容易在人際圈子裏遭遇冷眼和排斥。為什麼呢?問題大概就出在“口快”上。“心直”是好事,但“口快”卻不一定都好。心裏有什麼話當然可以說,但講話總還得講究場合、對象和注意影響。一旦“口快”,很容易就會讓你和周圍的人陷入尷尬的境地。

古語說“良藥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迷者能受之。”“良藥”再好,也要看他人需要不需要,“忠言”再誠,也要視聽者信不信你而定。心直口快的人,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對人對事直言不諱,有時就錯了,或讓人失麵子、傷了他人的自尊心,就難免傷和氣了。可見,做人既要坦誠、正直,又要講究方式、方法。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說的:有一位長得略胖的婦人一進服裝店,售貨小姐就對她說:“大娘,你太肥了,我們沒有您可以穿的衣服。”這位婦人氣得不知如何發作才好,此時老板娘很不好意思地趕緊賠不是,卻是二度傷害,因為她說:“我們這店員是從鄉下來的,特別不會說話,但說的都是真話。”

說話直來直往的人說自己是說真話沒有壞意,但這種非常誠實卻太容易傷人。

北宋時期的寇準,是我們所熟悉所尊敬的一位好官、高官。處理國家大事,他遊刃有餘;但是與性格不合、政見不同的同事相處,他卻吃盡了說話過於直爽的苦頭。最典型的是對待副參知政事丁謂。

《資治通鑒》記載了一個故事:丁謂任中書官職時,對寇準非常恭謹。一次會餐,不小心寇準的胡子沾了湯汁,丁謂站起來慢慢替他擦幹淨。寇準諷刺說,你身為國家大臣,就是替領導擦胡須的嗎?丁謂自此記恨寇準。

寇準的話看上去是玩笑,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過於直爽的諷刺挖苦。官場中下級拍上級馬屁本是平常事,但是如果上級當眾不領情,甚至諷刺挖苦,下級便覺得掃麵子。寇準所犯錯誤就是如此。自此,丁謂“傾構(全力詆毀)”寇準,並且和王欽若、曹利用等同樣受過寇準謾罵、諷刺、挖苦的大官結成同盟,共同對付他,經常在皇帝麵前說寇準的壞話。最後連皇帝也覺得寇準不會講話了,寇準政治生命也隨之結束,一而再,再而三被流放,直至客死雷州。

寇準的悲劇,根源就是沒有管好自己的口,說話太直。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性格是心直口快,沒有城府,從不拐彎抹角。有時候這樣的人會很受歡迎,因為人們覺得他率直,交往起來很輕鬆,可是有時候這樣的人卻很讓人頭疼,因為他總是無意中傷害別人。

比如說在職場上,我們經常能發現,有些員工工作非常認真負責,能力也不錯,可就是不被上級喜歡,其根源很可能就在於“心直口快”上。一個心直口快的好下屬,往往不受人待見,尤其不被其直接上級喜歡。和上級交流,除了要把握事情對錯,還需要維護領導的權威。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見再正常不過了。聰明的下屬,並不是凡事依照上級指示辦事的下屬,而是有自己獨立見解卻能處處維護領導權威。他即使認為領導決策有偏差,也會選擇在一個合適時機和場合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絕對不會當著眾人的麵直接指出領導決策的不足,這看似顯示出了自己的能力,其實是在為自己職業生涯埋下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即便是心胸再開闊的人,也不希望在公共場合被反駁。別人或許在表麵不說什麼,但心裏勢必感到不快。說話是一項藝術,可以表現一個人的人文修養和見識。為了不給自己惹麻煩,一定要學會“三思而後行”。說話之前好好想一想,該說不該說?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盡量避免“禍從口出”。另外,及時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說廢話,不多說話,學習一點做人的圓滑和智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