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運用“激將法”的例子真是不在少數,但是在諸葛亮的激將法下也有“不為所動之人”,在諸葛亮“激將法”的攻勢下,沉得住氣的司馬懿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諸葛亮率領大軍北伐曹魏時,迎戰的魏國大將司馬懿,在諸葛亮靈活的戰術麵前,沒少吃苦頭。司馬懿雖然也是三國時代的名將,可是對諸葛亮的計謀無計可施,幹脆就閉城休戰,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司馬懿認定諸葛亮遠道來襲,後援補給都很不方便,隻要拖延時日,消耗蜀軍的力量,最後一定可以把握戰機,反敗為勝。
果然,諸葛亮耐不住司馬懿沉默不理,好幾次派兵到城下罵陣,企圖激怒魏兵,引誘司馬懿出城決戰,但魏兵在司馬懿的控製下,卻一直悶聲不響。於是,諸葛亮就想出了一著“激將法”。他派人送給司馬懿一件女人的衣裳,並附上一封信說:“如果你不敢出城應戰,就穿上這件衣裳,我們也就回去了。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勇士,希望你堂堂正正地列陣決戰。”
這封充滿輕視的侮辱信,絕對是挑戰大丈夫司馬懿的自尊心底線。果然,此信一出,便在曹魏的軍營裏激起很大的反應,那些少年氣盛的部將紛紛向司馬懿說:“士可殺不可辱,象像這種欺人太甚的信公然送來,如果我們一味地沉默,未免太懦弱了。我們希望主帥趕快下令,出城和蜀軍決一生死。”司馬懿雖然也被激怒了,但他畢竟老謀深算,知道蜀軍人人懷著建功的心願而來,鬥誌昂揚,在沒有力竭以前,絕不好對付;所以在緊要關頭,仍勉強把心中的怒氣壓抑下來,講了許多精神鼓勵的話,把自己的軍心穩住,終於沒有讓諸葛亮的計謀得逞。
想一想,當時司馬懿如果不能忍一時之氣,貿然出城迎戰,一戰而敗,那麼結局將會如何呢?曆史是不是可能會重寫?
人類喜歡爭鬥,因為自古以來即以成敗論英雄,所以人們總是寧肯進攻而不肯撤退。寧肯轟轟烈烈打到剩下一兵一卒,也不肯無聲無息地被看成是沒勇氣的懦夫。在這種心態下,坦白說,叫人忍耐,有時隻是一種安慰或奢想而已能抑製住心裏的衝動,選擇忍耐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我們不是諸葛亮,但是我們可以向諸葛亮學習。“激將法”是讓對方在不情願的情況下出來應戰而間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憤怒的情緒,則是很好的一個切入點。因為情緒憤怒的人往往頭腦會失去判斷,做出不理智的行為,也就更容易走入你的“小圈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