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擊中要害,憤怒者最容易被激將(1 / 2)

懂得如何控製自己情緒的人,不容易被外界影響。德川家康說過:“能忍耐,才是長久的基石——要把憤怒視為自己的敵人。”我們如果能控製憤怒,能忍耐,便能長長久久。

激將法中用到憤怒人的混亂的情緒正是從憤怒的人這一情緒缺口出發,如果我們能忍耐,就可以不上“激將法”的當,當然,利用“憤怒”,我們也可以“激別人一將”。

劉備在曹操大軍的進攻下屢次遭到失敗,退守漢口,一心鼓動孫權聯合抗曹。擔負說服孫權重任的是被派往吳國的特使、參謀長諸葛亮。

諸葛亮到達了吳都柴桑,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孫權正猶豫不決。實際上曹操也派來了特使,要求建立友好關係。不過曹操對孫權采取的是壓製手段,使孫權感到心中不快,對得勢的曹軍也感到擔心。為了防備曹操大軍的進攻,確有與劉備合作的必要,然而劉備如今已經是殘兵敗將,在軍事上已經無足輕重,其實孫權的猶豫不決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吳國的重臣幾乎都是投降派,大多數的人一致認為:“曹操兵力太強大了。他統一天下,早晚都會成為現實的,根本就無必要進行無謂的抵抗。”都主張要考慮總趨勢,采用事先按兵不動的辦法來對待。

孫權相貌不凡、氣度宏偉、剛毅過人,諸葛亮考慮到用普通的說服方法是肯定行不通的。最後他決定采取高壓“激將法”。

孫權問諸葛亮:“是否可以出戰?”諸葛亮回答說:“可以投降”,意思也就是說:連我們蜀漢的軍隊都敗了下來,再爭還有什麼意義,難道這不是白白送死嗎?孫權聽了這些話氣憤地問:“那麼劉備該做出怎樣的打算呢?諸葛亮的答道:我們的主公乃是漢朝皇室後裔,以英才聞名天下,天下無不敬仰,所以無論怎樣失利,也決不會屈居人下。”孫權聽到這番話大為憤怒,站起來斥責諸葛亮:“你真是個懦夫,難道隻有投降一條路可走。”當然孫權也並不是一個等閑之人,他的話還留有餘地,稍事冷靜之後,他把孔明叫到另一個房間裏,請他出謀劃策。

事實上孫權也有他自身的想法:假如劉備奮然獨樹一幟,那些不歸順曹操的地方力量,必然集合在劉備大旗之下,與劉備聯合抗擊曹軍,這個可能是不是能變為現實,其關鍵還是在於諸葛亮,因此他真的很想知道諸葛亮的實力到底有多少。

孫權與諸葛亮共同策劃的方案就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戰”。就在當年11月,被諸葛亮激起來的孫權大軍,在漢口上遊的長江上擊潰曹操五十萬大軍,為東吳的存在打下了基礎。協助東吳作戰的劉備坐收了漁人之利,不久之後就占據了西蜀,從此就形成了蜀、魏、吳三分天下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