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磅礴的肢體語言,宏大而響亮的聲音,可以給對手有信心的表象,而自己也能真正借此產生堅強的信心,進而獲得意料不到的效果。
魯國與齊國打仗,就先讓齊國擂鼓,開始時,鼓聲驚天動地,齊軍士氣高昂。魯軍按兵不動。漸漸地,齊軍戰鼓聲越來越小,士氣也就漸漸低下去,這時各軍猛敲戰鼓,一鼓作氣,將齊軍打敗。孫子認為,善戰者最重視氣勢,而不過分苛求每個士兵的強弱。中國古代戰場上雙方對壘時,都會擂起戰鼓,聲音越高,士氣就越旺盛,士兵鬥誌越強。你的氣勢就是你無形的武器,隻要你表現出勇氣十足,你的膽量就來了。
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隻小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飛不動了,獵狗看見了,便跑過去。這時,一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擋住了小麻雀,並衝著獵狗張開了全身的羽毛,惡狠狠地盯著獵狗,獵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實也是在本能中利用自己的羽毛、動作、眼光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獵狗示威,驅除自己的恐懼。
這是一種通過外觀來直接震懾對手的方法。比如說,在體育比賽中,運動員有時為了增強戰勝對手的信心,會有意識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樣子。談判中,這也能產生震懾對手的效果。
在雙方對壘時,人的形體動作也是增強信心的一種武器。當然,不僅是人的肢體語言,動作,人的聲音更能體現出威懾力的作用。
在辯論或爭吵中,有人會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嗓音,以期蓋過對手,這就是對“嗓音可以增強信心”的本能利用。
德國的一個大學裏,一次大家正熱衷於大學紛爭之事。
羅斯教授去做團體交涉,可是對於學生的連續追問卻無話可答,因為他是站在要負責的立場,不可輕率地回答。而且,議論也因為長時間平行式地進行,而令雙方都感到厭煩,所以,他就突然語氣尖銳地問學生說:“咳,對了,究竟你問的是什麼問題?”對方一時突然答不出話來。當然,接著便是較先前更激烈的責難。但是也因為如此,該學生的氣勢便因這句話而被削弱了。
這是一種以氣勢戰勝對方的方法。這種方法運用得得當,可以再關鍵時刻瞬間有效地消耗對方的攻擊力。這一點在人際關係方麵也是一樣。當兩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僵化時,可暫時將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如此,緊張的氣氛就會在瞬間瓦解。這就好像當壓力鍋的壓力漸增時,隻要突然出現一個小洞,壓力便會快速下降,逐漸高昂的緊張感也會因為小小的發散完全消失。
我們生活中也能經常發現以勢取勝的經驗。愛看足球比賽的人都知道,足球比賽所謂“主場之利”,指的就是主隊士氣上升,具有了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有超水平的發揮。與足球一樣,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有了“氣勢”也一樣能事事都超水平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