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卡特和肯尼迪的競爭最能說明“守株待兔”的道理。
1966是大選年,共和黨方麵,推出了總統福特出來角逐。而民主黨方麵,出現了卡特與愛德華·肯尼迪較量的局麵。
肯尼迪憑借其龐大的家族財勢,以及兩位兄長為國殉職的聲望,兼以擔任參議員多年的經曆,欲問鼎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簡直可以說是水到渠成。而卡特這邊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卡特一屆農夫出身,雖有擔任州長的經驗,但絕不是肯尼迪的對手。卡特眼見力攻無望,唯有用計謀獲取支持。
當時美國人民因水門事件的創傷記憶猶新,加上華府政治人物不名譽事件又層出不窮。所以,狡猾的卡特就緊緊地抓住這一弱點,開始了一連串攻擊已死去的前總統肯尼迪的行動。其中有調肯尼迪總統對美國中央情報局謀殺外國領袖的陰謀知情,說肯尼迪總統在白宮裏麵行為不檢點,甚至居然還有一位名叫艾絲納的女人,出麵對新聞界大談她曾和肯尼迪總統上床的事。
隨後,通過媒體,又進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黨的首領,說他如何幫助肯尼迪違法當選等等。這些宣傳的目的,無非是要醜化其家族的形象,抓住稍許捕風捉影的弱點,大肆宣揚,以達到打擊的目的。在這種猛烈的攻擊下,愛德華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狡猾的卡特先是說肯尼迪在白宮裏行為不檢點,甚至還有一位叫艾斯納的女人對新聞界大談她曾和肯尼迪總統上床的事。接下來卡特又扯出一個黑手黨首領,讓他出麵指證肯尼迪違法當選。通過這些惡意宣傳,最終肯尼迪無力招架不得不放棄選舉。
無獨有偶,卡特後來再次與肯尼迪交鋒,而卡特又故伎重演。卡特製造了“柯魯珍事件”,指證說肯尼迪當年對自己落水的女友見死不救。於是肯尼迪最終再次拜下陣來。
卡特之所以兩次勝利擊敗肯尼迪,正是因為他善於抓住和利用對手的弱點。
競爭者的弱點有時是眾所周知的,有時是隱而不顯的。眾所周知的弱點在運用上所收到的效果,當然比不上一些隱情或緋聞。但是,隱情或緋聞的資料及證據不容易掌握,搞不好還會吃上官司。所以,智者或強者多半強調麵對麵的競爭,而不是造謠言或放冷箭,亦不無道理。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所以想要抓住人的把柄就要耐心等待機會,伺機而動,這樣才能最終才能達到製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