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戒奢(1 / 2)

宮裏頭有每日給皇後請安的規矩,日前綿期病著,便向上麵告了假。

這日是綿期病好後第一次來懿軒宮請安。

因請安妃嬪絡繹不絕,說話不方便,她一直等到她們全都散去了,才上前去和皇後說了一席話。

皇後昨夜掛礙楚常在的事,本就沒睡好,再加上一大早又被人叫醒,故精神欠佳,隱有病容。

“倒是難為杜妹妹掛心此事,竊書人已經捉住了,原來是楚常在自家帶來的老嬤嬤。然這老嬤嬤為他兒子做下這樣的事,實在也是出於愛子之心,其情本是可憫……”

綿期聽皇後的語氣,知道她是心軟了,也問:“那最後這名嬤嬤,真的被打了兩百大板?”

如斯重刑,就算是年輕人都受不了,何況是位年邁的嬤嬤?

二百大板,與賜死無異。

皇後沉重低首應了,“本宮亦有本宮的難處。”

“皇後娘娘也別太自責了,您隻是盡自己分內職責。”

“那名嬤嬤是楚常在的奶娘,如果楚常在求本宮,本宮會看在她想要盡孝的名義上放了那個嬤嬤。”

這麼說,楚常在是沒有求。

皇後是怕別人說她濫用權利,若日後有人借此事做文章,也利用這個借口逃出生天,那就麻煩了。

上一世,綿期對其了解不深,從此件事情上,她看出來,皇後是有一顆悲憫之心的,做事也是盡可能的公正。

而且皇後能毫無顧忌地和她說出自己的感受,那麼證明皇後已是很信任她。

這樣一來,就算皇後不跟皇帝舉薦自己,那萬一她以後行差塌錯一步,至少還有皇後這道護身符。

.

楚常在之事後,又過了半個來月太平日子。

皇帝這半月來,陸續頒布了針對後宮嬪妃和大臣家眷的戒奢倡儉的政令,這一係列的政策後來被統一稱為“戒奢令”。

根據戒奢令,後宮妃嬪的月例被減掉了三分之一,而先前六尚針對不同分位的妃嬪的衣飾、膳食及其他物品供應配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消減。

妃嬪明著不敢說什麼,但暗暗不滿的人數不再少數,宮中爭寵爭賞趨勢更勝往日。

綿期早就知道皇帝有此動作,故她一點也不慌亂,也沒有像其他妃嬪一樣,產生太多危機感。

除了早晨請安,她每日繼續堅持鍛煉身體和看書,慢慢的,她的體型不再像剛剛重生時那麼瘦弱,整人還是苗條的,但內裏卻有力了許多。

除了偶爾在懿軒宮和皇後說會兒話,綿期甚少和其他妃嬪來往,在這一點上,倒是和她上輩子的狀況相似。

不過上輩子她是不懂交際,這一生她是覺得沒必要,宮中虛情假意太多,真心誠意太少,就算她和一部分妃嬪熟稔起來又如何?

她們既不會真誠待她,她也不會真正相信她們。

在這後宮中,她靠天靠地靠自己。

.

因戒奢令搞得宮內人心惶惶,甚至有謠言傳說國庫虧空,皇後極為重視,為安撫眾妃情緒,故決定在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上擺筵席——帝妃同樂。

不過,這筵席的擺法,皇後卻覺得馬虎不得,奢侈了,是不響應皇帝的口號,簡陋了,有失皇家威儀,也不能起到安撫作用。

故一日,皇後聚集了妃位在禦女以上的妃嬪在懿軒宮中敘話,打算讓她們群策群力,想出些好點子來。

眾人站定後,最先發話的是颯嬪,她嬌媚笑了下,“皇後娘娘,端午筵席茲事體大,辦不好皇上定要怪罪,臣妾看您還是跟皇上請一筆款項來,然後咱們再商討也不遲啊——”

“颯嬪妹妹,怎麼盡說胡話!皇上提倡我等節儉,若我問皇上要去,不是辜負了皇上的一片心意。”皇後一點沒給颯嬪留麵子。

颯嬪被皇後頂回去,倒是也不惱,隻是翻了個白眼,重新坐回座位。

“皇後娘娘,臣妾受命盤點西庫房中時,曾在裏麵見過往年置的兩百個燈籠,一些織金紗幔,臣妾看不如就用那些來布置吧。”白修容起身建議。

皇後滿意點頭,“你說的正是,那些東西自是要用的,可是吃食方麵,今年為遂聖意,我等不如來些新意,誰人有好的建議?”皇後見無人應聲,點名,“端貴人,你可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