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命案(2 / 2)

真妃笑了兩聲,清淡的目光落在趙昭容身上,“妹妹管理後宮諸事,想問便問,但妹妹你看這小姑娘現在的樣子,哪裏像是可以答話的樣子?妹妹何不把彤兒領去司正司,協同經驗豐富的汪司正一同審問她,效果想必應該比你直接問要好吧。”

真妃可能真的僅是出於善意在提意見,但話到了趙昭容耳朵裏,那就是對她赤~裸的藐視。

咽下一口惡氣,趙昭容並不敢對真妃多說其他,僅是謝過她的提醒,便領著彤兒離開了淑儀宮,往司正司而去——

這算是趙昭容第一次和真妃正麵打交道,沒想到就她提點了。

她心裏為此賭下口氣,立誌非要查出殺害沫雪的真凶不可,她要向真妃還有整個後宮的人證明自己是有這個能力的!

然而七天過去了,本來對自己很有信心的趙昭容非但沒有找出凶手,而且竟然一點頭緒都沒有。

因是愛仆被殺害,皇後派人來催過趙昭容好幾次,問事情進展得怎麼樣了。趙昭容隻得回應來問話的太監,說事情有些眉目了,就快破案了……

那日,趙昭容接受了汪司正的意見,等到彤兒情緒穩定了,才開始審問。

可那個彤兒到底也沒說出什麼,她發現沫雪的屍體時,並未看見周圍有什麼可疑人等。

這讓趙昭容很是卒鬱。

而經過仵作驗傷,沫雪傷口整齊,一刀致命,故凶手使用的應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匕首。

然而世間滿足條件的匕首多了去的,趙昭容覺得,這點發現有簡直等於沒有。

這一日,好脾氣的皇後派人撂下狠話:限趙昭容和司正司十日破案,否則她便要奏請皇帝,讓大理寺插手此事。

送走傳事太監後,汪司正憂心忡忡。

她任司正已有個把年頭了,現竟連小小一個宮女的死都查不明白。事情要真是移交大理寺,到時候皇帝肯定少不得斥責司正司辦事不利。

而趙昭容亦擔心,事情捅到皇帝那裏,自己的能力會遭到質疑,到時候,要是皇帝把管理後宮的大權轉交給真妃就麻煩了。

兩人為難之際——

綿期曾經在司衣司機智揪出下熱毒凶手之事,躍上汪司正心頭,她急忙向趙昭容表達了想請綿期過來協助辦案的心思。

趙昭容雖然不想綿期出風頭,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讓綿期來查,總好過事情捅到皇帝和大理寺那裏強,於是便也同意了。

汪司正派人去覓香閣請綿期到了司正司,趙昭容暫且壓下個人情緒,將事情原委和綿期一一說了,綿期認真記下每一要點,末了,她要求去事發地點看看。

前幾日大風,東湖邊上銀杏樹的葉子已經落得差不多,美好的景色不複存在,徒剩下一片荒涼。

屍體已經運到司正司的地下,事發地點近有兩個侍衛輪流把守。

到了地方,司正司一名管事宮女,將繪著沫雪死狀的畫圖,拿給綿期看。

她皺眉看了一陣,將圖交還,環視了一番周邊環境,綿期才皺眉轉向趙昭容等人道:“嬪妾在此處居住了快要兩年,平時也喜歡在湖邊走走,但因此段湖岸偏僻,嬪妾走到這裏的次數屈指可數。

是以沫雪不該是辦事經過,應是被人特意邀到此處說話的。

沫雪雖是宮人,但確實從王府時就跟著皇後的姑姑,身份非同一般。所以嬪妾推測能請沫雪來的人身份定然不低,不是主子就是管事宮女或領班太監一類的人。汪司正,你可查問過這附近住的比較近的妃嬪和身份高些的管事宮人?”

汪司正點頭卻又搖頭,“卑職粗略問過一遍,可惜沒找出什麼頭緒。”

綿期了解這個“粗略”背後的苦衷,盤問的事情,想必趙昭容怕麻煩並不會參與。

而沫雪再怎麼說也就是個宮女,汪司正和手下若想以查明沫雪死因的名義,盤查那些妃嬪,她們多半並不會太配合,故汪司正他們也隻能“粗略”問問。

“粗略不行,得細細盤問才是。”這話剛一說出來,她又想起時間緊迫,故又改口,“不如這樣吧,為節省時間,有勞汪司正把對眾人的盤查筆錄拿給我看一下,我再決定哪些人有必要重新問過。”

“筆錄都在司正司,請娘娘隨卑職回去查看。”

綿期點頭同意,跟著汪司正又往司正司去。

途中她暗忖,明年歲末,皇後就會仙去,而在那之前,會有一段日子,皇後將重掌後宮大權。

而皇後掌權的時間段,對綿期而言,十分關鍵,無異於於決戰前夕。

是以若能查明沫雪死因,皇後定會記下她這個人情。故當汪司正派人請她,她毅然koi同意接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