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隨著國內外建築市場的一體化融合和工程建設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工程合同管理在建築行業、建築企業和項目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社會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合同管理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本課程團隊經過20多年的國內外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對本課程的認識不斷深化和完善,並在課程教學和改革中體現出來,主要表現在:拓展和深化教學內容如合同管理、項目采購模式與合同類型優選、合同索賠和管理、合同風險管理等增加教學課時,形成新課程體係從48學時增加到80學時加強實踐和創新環節增加工程招投標模擬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選題發表與本課程有關的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層次化教材和專著9本;開展網絡教學、案例教學、雙語教材、精品課程建設等。本課程團隊成員不斷跟蹤國內外工程合同管理的科研和實踐成果,積極開展科研和工程實踐,不斷拓寬和加深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和出版教材。
根據建築業實踐需要,國家製定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先後出台的《合同法》、《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等,不斷調整充實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對外承包市場的開拓和加入國際世貿組織,工程建設國際化趨勢加強,在教學內容中強化了國際工程合同管理。
根據本課程團隊成員多年的科研成果、學術論文和行業活動等,增加了工程合同索賠和風險管理等專題內容。
本課程團隊近年來開展建設項目采購模式與合同管理的係列研究,承擔建設部課題“模式下項目的政策規製及合同設計研究”、“項目產品義服務定價模型及應用研究”等,使合同管理向新型模式及大型公共項目上延伸和拓展。
根據國家專業評估要求以及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完善,改革課程體係和結構,增加教學課時,設立工程合同管理!I和工程合同管理。
根據學生專業核能力和素質培養要求,加強實踐環節,增設了“工程招投標”模擬課程設計。
本課程的教學理念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要求、本課程特點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本課程團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將本課程教學理念歸糸內為:堅持工程與法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堅持合同管理專業能力與法律責任的同步提高;堅持最新學術動態與實踐成果的及時傳播;堅持學生工程合同管理國際化視野和意識的不斷熏陶。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本課程的總體目標: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環節,培養學生掌握工程合同策劃和管理的基本思路、理論和方法,具備編全套工程合同文件以及進行實際工程合同策劃和管理的能力。本課程總體目標主要是通過以下課程計劃和環節來實現的:工程合同管理I!8學時主要使學生建立工程合同的整體課程結構體係,掌握合同法基本理論和方法,工程招投標製度和基本方法,專業合同包括監理合同、勘察設計合同、施工合同以及合同等的主要內容,掌握工程合同索賠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獨立編製工程項目招標文件、資格預審文件、投標文件以及編製主要專業合同文件的能力。
工程合同管理學時在工程合同管理I的基礎上,對工程合同管理策劃、合同履行和變更、合同風險管理、合同爭議處理等實際應用問題進行深人學習和掌握,並切實具備在工程實踐中進行合同管理的能力。
工程招投標模擬課程設計:安排在四年級的第一學期短學期,目的是通過對工程中招投標過程的實戰模擬,使學生掌握招投標的程序、招投標文件編製方法以及評標程序和方法等,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學生提交成果包括招標文件、投標文件、評標記錄、評標報告等。
大學生科研切練計劃:是許多高校近年來提高學生科研水平的重要措施,從實施效果來看,該計劃不僅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該計劃,工程合同管理課程鼓勵學生申報同課程相關的科研課題,並對優秀選題給予一定的資。
畢業設計環節四年級第三學期:包括項目管理類、投資與造價類和房地產類三大類的實踐題目,畢業設計選題全部來自真實的實際項目。工程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類題目的重要組成內容,如標書的編寫、投標文件編寫、合同管理策劃和合同文件編寫等。通過畢業設計實踐,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相互關係在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是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核心專業主幹課程之一,也是學生形成專業核;能力的重要課程。本課程在本科三年級三學期和四年級二學期開設,與其他課程聯係緊密,互才目影響和滲透。
本課程的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課程的重點①合同法基本原理及其實際應用。
②不同項目采購模式合同結構及合同類型優選。
③國內外施工合同文件構成及重要條款的理解和應用。
④合同變更管理和流程控製。
⑤工期和費用索賠分析方法和計算方法。
課程的難點工程合同管理具有綜合性強、政策性強、實踐性強等特,點,並與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工程技術、建設法律等相關課程聯係緊密,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本課程難點主要有:①課程內容枯燥,聽得懂、看得懂,但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②缺乏實踐體驗,不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③涉及眾多相關課程知識,不容易建立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之間的有機係。
解決方法主要可通過圖形化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專題講座和課堂專題討論等方式來解決本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①圖形化教學:將大量枯燥、難以理解的條款規定,繪製成操作圖、流程圖等直觀形式,容易理解和便於實際操作。
②案例教學: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建立教學案例資源庫。
③專題講座:邀請工程界知名專家學者剖析實際案例,提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4果堂專題討論,針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選擇問題和案例,學生參與討論、回答,教師點評,形成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