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 / 3)

化繁為簡,是我的人生方式,也是我的精神方式、思維方式與工作方式。目標的精確選擇與事業的作為性是它的兩端。我不希望自己以一個臃腫軀體與膨脹思想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麵前。到任台長後,我明確告示,重點關注新聞、文藝、理論、經濟。目標:建設以時政新聞為主體的單一新聞台、每年抓一部在全國有重大反響的電視連續劇與一兩台綜藝晚會、創辦電視理論刊物、經濟增長。

電視劇建立社會化生產方式與在全國集(整)合從策劃到劇本寫作到導演、演員的一流人才與優秀之才,使電視連續劇進入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黃金時段並真正形成“熱播”效應成為可能與現實。“萬人空巷”,幾億人收看不再是神話和虛擬的數字。我想在這裏用枯燥列舉方式,談及創作與生產過程中一些帶創舉性的現象甚至細節,人們也許可以由此浮想聯翩,被稱為創造了上個世紀90年代廣派電視劇輝煌的源流,有評論界人士甚至稱:這是90年代電視劇的“哥德巴赫猜想”。

《情滿珠江》向全省招標劇本,優選五部作品再選其一作為創作藍本,而後再經營一年,三易其稿,完成後從42集刪成38集;《英雄無悔》劇本經營近兩年,三易其稿,最後由46集改為38集;《和平年代》前後經營近四年,八易其稿,審片由26集改為23集。我曾就三部作品的整體構思及創意都坦率表達過自己的見解。有一個細節,寫在文字上也許並不雅觀,《和平年代》其中的一稿,我是在赴歐洲訪問行程中,每天很晚回到房間,坐在抽水馬桶上,一頁一頁審看完的。

《和平年代》原導演馮小寧,將原創劇本作了顛覆性的提綱重寫,最後由我出麵對馮導說,提綱是一部“馮氏”作品,但我們更認定自己的原創,在向他表示遺憾的同時也表達真誠的歉意,後改為選用廣東少壯派導演李舒、張前。

《和平年代》原女主角是《西部警察》、《英雄無悔》的李婷,當時該劇已開拍一個多星期,我從國內其他省城考察衛星電視節目剛回來知道這個情況,當即指令更換。理由很簡單,觀眾對兩部電視劇主要角色欣賞和認同缺少時間差,對收視不利。由此帶來的損失我們賠償。之後換成了頗贏得觀眾的沈陽話劇團青年演員於小慧。當點頭頭腦腦的人,特別是握有某種重要行政權力的人物,決斷、了結是他(她)的一個基本品格,甚至是不容抹煞與不可回避的一種氣質。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省委主要領導及其他省委領導的傾力支持和畫龍點睛的高智商指導下,在我們共同團隊的精誠合作下,《情滿珠江》、《英雄無悔》、《和平年代》幾乎囊括了包括“五個一工程獎”及“飛天獎”、“金鷹獎”、“金星獎”、“金盾獎”所有黨、政府、軍隊、公安的重要獎項。

好萊塢不是造星天堂嗎?當代中國演藝界不是也有“夢想工程”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令人欣慰的是,當年三部電視劇選拔使用的演員,像張豐毅、濮存昕、高明、巍子、尤勇、張力維、於小慧、吳越、左翎、普超英、李婷、王琳、袁立(袁莉)、王茜華、林永健、孫洪濤、王玉璋,當然也包括《公關小姐》中當之無愧的薩仁高娃,他們後來成為影視大腕與一炮走紅的演員,構成當代中國影視劇壇的一道炫目風景。

當我赴南京,參加第十四屆“飛天獎”頒獎典禮暨研討會,我在大會作了一個發言,對嶺南文化特點的基本概括:實踐性、開放性、前瞻性;嶺南影視特征:時代性(現實性)、崇高性(主旋性)、觀賞性(可視性),以及藝術創作的“三個不可動搖”原則:反映當代改革開放的生活是不可動搖的創作主題,主旋律與可視性的結合是不可動搖的藝術追求,高尚的人生價值取向與人文精神是不可動搖的審美目標。這“三個不可動搖”論點,在影視藝術理論界一直享有知名度。

在《情滿珠江》攝製完成時,像對許多領導的做法那樣,我們擬題了好幾個片名,請謝非書記定奪,他統統不予采納,自己親自動手擬名與題寫了《情滿珠江》四個字片名。後來當我親自向他通報“飛天獎”評委會關於該劇同時獲得電視連續劇一等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四個獎項時,謝非書記十分高興,提出:要開個會,省裏要表彰獎勵。

謝非書記接著詢問今明兩年廣東台還抓什麼連續劇,我回答先《和平年代》後《英雄無悔》(當時暫定名為《中國警魂》)時,他立即打斷,明確表態:《中國警魂》選了一個好題材,要先抓這部。並進一步闡述:從公安戰線入手,選擇綜合治理為切入角度,社會麵很廣,人物對象、環境空間及周邊關係很豐富,如同《情滿珠江》一樣,能從中反映出整個廣東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大氣勢。由此,我們決定將拍攝規劃調整為先《英雄無悔》,後《和平年代》。當我們帶著《英雄無悔》這部電視劇成片送審中央電視台當時的主管副台長趙化勇時,他在聽了我們這段彙報之後,感慨地說,你們省委書記親自點題,而且能從社會現實生活的大視野、大角度來觀察文藝問題,值得敬佩。這應該是廣東電視劇崛起於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緣由之一。

大洋彼岸很遠也很近

在事業觀上,我不讚成墨守成規,而是更願意做開創性、首創性的工作。衛星電視開播之後,為了檢測戶外直播質量與效果,決定在陽江海陵島進行大型綜藝晚會現場直播。當時與我共事同時擔任領導職務的一位朋友,再三勸我不要做這種“冒險”行動。他的理由很直接,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萬一出了差錯甚至事故,砸了怎麼辦?還推心置腹,說我還年輕(其實那時我已經很不年輕),仕途發展空間還很大呀。記得這是我們之間少有的一次“辦公室夜談”,他是真心為我著想,我很感激他,終生珍惜與他的友情,但我始終沒有答應他的要求甚至請求。我堅信台的工程技術人員,堅信我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