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一章(2 / 3)

國家、民族與人民的願望、意誌、利益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精神風尚、倫理道德、觀念價值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大潮交織、碰撞,如此艱難而又如此完整地磨礪與鑄造著當代中國人新型的形象。

當代中國,是一個開放的中國,是一個與全球對話、對接,參與其中的中國。

當代中國文學,理應也完全有可能產生大氣磅礴的史詩巨著,可以從最深刻、最深入的層次意義上來揭示來表達民族的靈魂與氣韻,展示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可以敘述和直麵對世界生存和發展的獨立思考、判斷、發現和選擇。

作家有責任有義務采摘自己腳下這塊大地豐碩的果實。創造出代表自己時代,又具有深厚文化淵源的文學精神瑰寶。

現代人類渴望物質文明與富足,但不能成為物質文明與富足的精神奴隸和乞丐。不能是物欲的巨人,精神的侏儒。

作家,保持心靈的純潔,胸懷的博大,自身人格和道德的完整,具有永恒的魅力。

作家,曆經人生的磨難與向往精神的呼喚,是最經久不息、最具震撼力和爆發力的創作源泉。

作家,追求文學古典意義上的人文主義精神、理想、激情與浪漫,悲劇性質的崇高美,藝術上獨特的創造和個性的發揮,是終生不息的追求。

作家,是想象力。作家創造的才華,即是想象的才華。

由此,反觀散文創作的弊端,更是一目了然。

小家子氣、流俗、虛假、程式化,是當今不少詩歌與散文的通病。

毫無興味,毫無敏銳觸角,毫無價值的煩瑣、屑碎,不要說在讀者心裏激發情緒、情感的軒然大波,甚至也引發不起絲毫漣漪。更看不到思想與理想的投入,對曆史對社會對人生深邃、透徹的思考和理解。不同凡響的、新鮮活潑的發現和見地,借助理性與情性的完美結合產生的傑出篇章,更是鳳毛麟角。而一些所謂的“哲理性”,隻是極膚淺又無創意的代詞。而非哲學觀念意義上的獨樹一幟。

矯揉造作,虛情假意,極端的矯情與煽情,盲目空洞的自大,令人嘔吐的悲切,真正褻瀆了人類最偉岸最美妙的情愫了。

美文散文成了一種無生命血肉的模式,也是一害。作品渺小,反映了作家心靈的渺小。

散文有最大限度的創造自由。最不拘一格。延攬萬物,容納縱橫,天馬行空,無處不在,無處不往。不知什麼時候,詩歌與散文的題材變得如此窄小和局限,更不能容忍的是“新八股”的出現。千人一麵,千部一腔。文學藝術最活躍的生命細胞——獨特性和個性越來越萎縮了。思想、思維、情感和心靈的開放性也幹涸了。

每一個人在世界上的存在方式不一樣,對世界的感知方式和表達方式也必然不一樣。作家的責任和創造性的想象才華,就是要將這種種自我存在方式和表達方式迥異之處寫出來,才可能最充分地走向真實與個性化。

愈個性化,就愈真實。真實的也必然是個性化的。

散文本來無所謂規矩與方圓。就是目前業已成型的幾大類散文,每一個作家也應該從中區別開來,不可丟落自己。

最大量最普及的莫過於遊覽、遊曆、遊記類的散文了。自然地理風物風情,是作家體察與感知的主要對象。麵對大自然的哺育或懲罰,每一個人的視覺不一樣,心靈的撩撥、悸動、感悟,此時此地與彼時彼地的心境心緒不一樣,由此形成的主觀化傾向也不一樣。即便是最純粹的客觀描狀,也必然烙上主觀情緒與想象印記。而今,這類散文對客體的描寫已顯得木訥,主觀化情緒也十分滯澀。什麼時候,才能讀到多一些神采飛揚,或沉鬱散淡,或浸淫著千種風情的散文新章呢?

訪問、敘事記實一類的散文,更多是一次現場行為的原始記錄。看不到作家自己發現和選擇生活的主動性,更難看到揮灑自如、酣暢淋漓的筆觸。

純粹的人生化散文,多從細部掘進,真摯動情。但往往又流於記事的嘮叨,情緒的狹隘。從微觀走向宏觀,從細微走向大千,既不是空泛、空洞無物甚至無病呻吟的情緒口號,也不是牽強附會的思想引申、延宕,而是要從中看到作家自己精靈的閃回,找到自己人生與人類溝通的連結點,創造一種保持作品內在力量的情緒氛圍、精神氣質,令人產生一點感悟、警醒。或震撼人心,催人淚下,或賞心悅目,通達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