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情緒管理與挫折應對(2)(2 / 3)

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麵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注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幹什麼仍繼續幹自己的;而後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幹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係。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後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正是由於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

(1)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讚許;

(2)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麵都比別人強;

(3)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4)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

(5)情緒由外界控製,自己無能為力;

(6)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7)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製裁;

(9)逃避可能、挑戰與責任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10)要有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後盾才行。

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你有過沒有呢?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了嗎?你給自己的理智打幾分呢?

第二節有效的挫折應對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要救出驢子,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哀號著。最後,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已經老了,不值得大費周折的把它救出來,但是不管如何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來的。於是農夫就找鄰居幫忙,一起將井裏的驢子埋了,以免除驢子的痛苦。大夥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井裏。當這頭驢子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它安靜下來了。大家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情形令他們大吃一驚:當鏟進的泥土落到驢子的背部時,它將泥土抖落一旁,然後站到泥土堆上麵。就這樣,驢子一步一步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的驚訝中快步跑開了。

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中,並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或幹擾。在遇到阻礙和幹擾的情況下,有的人冷靜處之,有的人毫不在意,也有的人煩躁不安、痛苦悲觀。後者就是一種典型的挫折心理狀態。

一、什麼是挫折

挫折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由於遇到障礙或幹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的情緒狀態。挫折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碰釘子”,如人們準備去參加聚會,由於交通堵塞而不能按時到會,因此產生一種煩躁不安的內心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