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導彈係統分析速度快,控製發射的條件嚴密。從其戰術性能上看,該導彈係統可以攔截、攻擊武裝直升機、噴氣式飛機等空中目標。隻要是飛行速度低於300米/秒的低空目標,都有攔截效果。
該導彈的射擊過程是,以單兵肩扛發射為例,操作者根據預警雷達指示或經目視觀察,確認敵對目標後,即可按照指揮員的命令進行發射準備。射手將發射筒扛在肩上,指向目標方向,目視探測目標並估測距離。確認射擊目標處於武器係統的激活範圍之內,立即壓下激活手柄。當武器係統發出已經捕獲目標的聲光信號後,射手可給出發射提前量,這時,可扣動板機,射出導彈。導彈射出後,在製導係統的控製之下,直接尋找目標。據有關材料反應,我國的前衛導彈係統,與美國的“毒刺”防空導彈係統性能相差無幾。
地空導彈前衛1號導彈係統研製成功之後,適時對外進行了公開。特別是在1994年於英國範堡羅舉行的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亮相之後,更是引起了各國國防部門的注意。
飛蠓80(FM-80)導彈
這是一種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武器係統。根據設計要求,它能夠對付各種類型的高速飛機、武裝直升機、地空和巡航導彈等飛行目標。該類導彈係統,主要用於對機場、港口、交通樞紐、軍事要地、政治中心、油田、通信中心等要害部門和區域實施全方位保衛。
飛蠓80導彈的主要性能數據是:單發導彈的殺傷概率為85%到90%;武器係統的反應時間為6至10秒;最小殺傷距離為500米,最大作戰高度為5500米,最小作戰高度為15米。當目標在每秒400'米速度時,其最大殺傷距離為8500米。當目標以每秒300米速度飛行時,最大殺傷距離可達10000米,目標為直升機時,殺傷距離可以到達12000米。
該導彈係統采用模塊結構,可根據機動和作戰需要,改裝成野戰機動型、半越野型或彈炮結合型武器。也可根據需要,改裝成艦艇防空導彈、反導彈型導彈等。
飛蠓80導彈的作戰部分的主要結構是:搜索指揮係統,包括由脈衝多普勒雷達、數據處理及顯示裝置、車間數據傳輸與話務裝置、無線通信機和敵我識別器等。搜索指揮係統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上級的作戰命令,獨立完成對目標的搜索、捕獲、敵我識別,經判別後,通過車間數據傳輸係統把目標分配給發射製導係統。搜索指揮係統的目標搜索雷達是S波段全相參脈衝多普勒雷達,具有良好的雜波下檢測移動目標的能力和抗幹擾能力,還具有掃描、跟蹤同步進行的功能,能夠為3個發射製導係統指示目標。
該導彈的發射係統主要包括Ku波段單脈衝雷達、電視跟蹤係統、紅外位標器、數據及顯示處理係統、車間數據傳輸話務係統、四聯裝發射架、導彈順序器等。該係統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搜索指揮係統傳送來的目標指示數據,對所指定的目標進行捕獲、跟蹤,並適時發射導彈。在導彈發射之後,由紅外位標器進行初製導,導彈被引入雷達主波束後,由雷達製導。直至把導彈引導到鎖定的目標。發射係統的Ku波單脈衝雷達是精確跟蹤和製導雷達,它具有頻率分集或頻率捷變功能。電視跟蹤係統能夠單獨完成對目標的自動跟蹤,這項功能可提高該武器係統的抗幹擾能力和對超低空目標的自動跟蹤能力。主要作戰係統還配備光學瞄準鏡和電站。前者用來作為人工引導捕獲目標,當搜索指揮係統因受敵方幹擾或因故障無法正常工作時,可用該係統指示目標。電站則是為各作戰設備提供電源。整個係統設計合理,結合嚴密。
飛蠓80導彈的製導方式是紅外位標器、電視、雷達複合製導。這套係統對於消極幹擾、有源幹擾、地雜波、氣象雜波幹擾都具有良好的抗拒能力。
導彈發射時,四聯裝筒式傾成仰角,在使用時,可以單發發射,也可連發發射。在攔截目標時,可分層、分批攔截。3個發射製導係統可同時、同步對付同一方向上的3個目標,也可對付不同方向的3個目標。一個發射製導係統最多能4次攔截同一批次的目標,也能對不同方向的4批目標進行4次攔截。其具體工作過程是,當搜索指揮係統接到作戰命令後,搜索雷達開始工作,對指定空域進行掃描、跟蹤,並對可疑目標進行判讀與分析識別。確認目標後,把目標分配給發射製導係統。後者接到信號後,立即轉入雷達或電視的目標自動跟蹤狀態,當發現滿足射擊條件後,發射係統便即時擊發,導彈隨即離架。這時,飛出導彈架的彈體進入紅外位標器視場,開始了紅外預製導。利用導彈本身的紅外角偏差信息控製導彈進入雷達主波束,完成紅外製導向雷達製導的過渡後,導彈進入雷達製導階段。當導彈接近目標後,導彈頭部的近炸引信根據要求適時引爆,在爆炸中摧毀鎖定的目標。
飛蠓80導彈係統的突出技術特點是,作戰反應時間較短,從確認捕獲信號到導彈彈頭飛離彈筒,總計時間不超過6秒。在對付超低空目標時,可擊毀貼地目標。車載機動速度為每小時移動50公裏。出現故障後的平均修複時間為30分鍾。該導彈成為我國80年代以來研製的較先進的防空武器係統的設備之一。
獵鷹-60(LY-60)地空導彈
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攔截低空目標的複雜武器係統。其主要戰鬥作用是攔截突入防禦空域的高速機動目標,如戰鬥機、轟炸機、武裝直升機、空對地導彈等。該係統與紅旗、紅纓、前衛等導彈的主要不同是,獵鷹-60地空導彈的攔截範圍更大,效率更高。
該導彈係統的主要性能數據是:導彈長3890毫米,彈體前部直徑為203毫米,後部直徑208毫米。彈體上有兩對可動翼和4個固定尾翼。翼展680毫米。彈體重量為220公斤。發射後的最高飛行速度為3馬赫,所攔截目標的最大飛行速度為每秒600米,導彈攔截高度為30至12000米,斜距為1000至18000米,最大高低角度為60度。單發導彈的殺傷概率為60%至70%。作戰反應時間為9秒。
獵鷹-69地空導彈係統的整套設備比較龐大,其中有搜索監視雷達車1輛、跟蹤照射雷達車3輛、導彈發射車6輛、電源車1輛。另外還有技術保障係列,包括運輸裝填車、導彈測試車、電子維修車、機電維修車、工具車、備件儀表車等。
該導彈係統采用雷達跟蹤處理和頻率捷變技術。解決了抗消極幹擾問題。即使是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中,該係統仍能使用。在對付多個目標時,該係統能同時處理40個目標,跟蹤其中最有威脅的12批目標,還可首選攻擊其中的3批目標。雖然該係統的設備複雜,但是,機動性能較好,部署方便、靈活,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在作戰過程中,該係統可以組合成地對空、艦對空或彈與炮結合的火力單元。在火力編配上,還能與地麵高炮、中遠程導彈構成火力銜接,共同組成火力網。
車載防空導彈獵鷹-60導彈係統,對天氣條件要求不嚴,可全天候作戰。能晝夜監視和運行,具有全方位作戰能力。
“天弓”1重型導彈
這是中國台灣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導彈。該導彈項目於1982年開始立項,1985年3月進行了試驗並獲得了成功。導彈的85%以上的技術是由美國雷錫恩公司提供的。1986年生產出部分導彈,隨後交部隊進行試用。獲得認可後,該導彈於1992年開始批量生產,一套“天弓”1導彈係統的價格為39.78萬美元。該產品1993年9月裝備台灣軍隊,首批導彈在台北縣三芝鄉駐軍中服役。隨後,又在大岡山、林園、東引、彭湖、金門等台軍陣地部署了該型號的地對空導彈。
台灣研製的“天弓”1號導彈,具備了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技術水準。在試驗成功並獲得使用部隊的認可之後,中山科學技術研究院又先後研製出了“天弓”2號、“天弓”3號、“天劍”等地對空導彈,形成了“天弓”係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