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1號艦對艦導彈
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代艦對艦導彈。是一種近戰、低空、亞音速、飛航式反艦導彈。主要用於打擊大、中型水麵目標。
該導彈的主要性能數據是:導彈全長6.55米,最大直徑0.76米。在帶助推器的情況下,彈高1.57米,不帶助推器時彈高1.46米。翼展2.4米。戰鬥全重513公斤,艦上裝有固體助推器,其總重量為348公斤。助推器上裝有雙基藥,固體藥柱7根共140公斤。工作時間為1.35秒,最大推力為28噸。在液體火箭發動機上,有410公斤的氧化劑,134公斤的燃燒劑。當它為Ⅰ級時,爬高推力為1200公斤,工作時間為35秒。當它為Ⅱ級時,平飛俯衝推力為550公斤。最大工作時間為115秒。彈體備有電引信2個,機械引信1個,由自導雷達、自動駕駛儀操縱係統控製。為了抗幹擾,可以調整導彈上自動引導雷達頻率。彈頭對氣象條件的要求是,溫度為-20℃至40℃,風速為每秒小於15米。不受雲量和幹濕度影響。
上遊1號艦對艦導彈的有效射程為8至35公裏,自導距離為5至12公裏,單發命中概率單艦為70%,擊沉一艘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平均命中彈數,前者為2枚,後者為1枚。擊沉一艘輕巡洋艦的平均命中彈數必須在4枚以上。發射後,導彈平均飛行速度為每秒312.5米,平飛高度為100至300米。製導體是由自控和自導組合成的。發射方式可以單發發射,也可以多發齊射。間隔時間為5秒,起飛重量為2095公斤。
上遊一號導彈該導彈的工作過程是,一台固體火箭助推器和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在點火後將導彈推向300米高度,隨後,向著鎖定目標進入巡航飛行階段。導彈的戰鬥部具有聚能破甲性能,裝有兩枚引信,都是定時待爆的慣性觸發引信。導彈發射後,彈頭部的引信根據預先裝定的保險時間自動解除保險,進入待爆狀態。命中目標後,觸發引信引爆戰鬥部,導彈射擊完成。導彈在飛行中受自動駕駛儀控製,導彈的航向、俯仰角、傾斜等狀態都是通過控製方向舵、升降舵和副翼實現的。在導彈飛行的自控段是由駕駛儀器單獨控製並按預定彈道穩定飛行的。中段引導和修正方向,是通過雷達來完成的。末段衝擊目標,也是通過雷達引導中的的。
在上遊1號艦對艦導彈研製成功之後,又研製出了該導彈的改進型,即上遊1號甲導彈。隨後,又繼續攻關,研製出了該導彈的變型彈“上遊2號”。這是一種小型化、超音速的導彈,采用液體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速度高、抗幹擾能力強。比上遊1號的性能又有所提高。
C801反艦導彈
這是一種多用途導彈。它的設計速度是,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可以從艦艇、快艇、護衛艦、驅逐艦、潛艇等艦隻上發射。
C801反艦導彈的主要性能數據是:艦長5.814米,彈體直徑0.36米,翼長1.18米,艦載型C801導彈的重量為815公斤。戰鬥部重165公斤。艦對艦型導彈的有效射程為8至40公裏。發射後導彈的平飛高度為20米、30米,二次降高之後的飛行高度為5米、7米。平均飛行速度為0.9馬赫。命中概率為90%。打擊力度是,命中一發彈可使一艘3000噸級艦隻喪失戰鬥力。
該導彈的彈體結構是:尋的雷達、發動機、助推器、戰鬥部、前設艙、後設艙、彈翼、尾翼。主發動機是一台長噴管固體火箭發動機。
C801導彈的主要技術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導彈各部分的機構都注重了設計緊湊,盡量縮小體積和減輕重量。如,采用了小型化的駕駛儀,加裝了小型化多功能計算機。使用了有源電子微分器、積分器、集成電路、放大器等。彈上末段製導雷達采用了單脈衝體製,抗幹擾能力強。彈頭部的雷達天線罩和雷達殼體本身構成一個彈艙,充分利用了導彈體上的空間。雷達中部所有部件都與彈體剛性連接,取消減震機構,使該部分的重量大大減輕。彈體上采用了高精度無線電高度表,使導彈可以掠海巡航飛行,突防能力強。戰鬥部采用了半穿甲爆破技術,使彈頭能穿入艦體到艙中爆炸。導彈還采用了箱式發射裝置,這種導彈箱,既是導彈的發射箱,也是儲存和搬運箱。如果在大型快艇上發射C801反艦導彈,其火控係統由導彈攻擊雷達、射擊指揮儀、陀螺平台、航向指示器、計程儀、測風儀、自動舵等組成。導彈射擊指揮儀是整個係統的核心。在大中型艦艇上,指揮儀用微機控製。可以對多批目標同時攻擊。